第134章 阿根廷渔船和民用造船厂 (第1/2页)
圣赫塞在“未来杯”这个比赛过后,就很少出现在比赛现场了,时间都是比较宝贵的。 现在他每周末会开车去新港,盯着钢铁厂的建设工作,工程进度还有各方面的安全事故处理。 钢铁厂是一直是重中之重,他还外派了不少人盯着这里,防止出现重大意外事故,组建了安保团队,希望没有不长眼的人搞事情,不然就要问问他手里的枪了。 建设比破坏可要难多了,而且最主要的是时间宝贵又紧急,他还派来擅长搞公关的人,跟拉普拉塔警察厅搞好关系,官方的威慑力总是比较大的。 拉普拉塔治安比布城好上不少,贫民窟少黑帮也少,这跟阿根廷的政治生态有关,也跟当地省政厅对这个城市的把控有关。 早上六七点钟,圣赫塞来到了钢铁厂外的新港码头,吃完早餐后,慢条斯理地往自己在这边的住处走去, 新港这里因为有钢铁厂建设,所以还设置了一个小型码头市场,附近的村民往往会为了赚比索在这边设立一些售卖的摊位。 他看到了忙碌的建设工人,早上八点多上工,这些人大多数来自贫穷的北方,圣赫塞给的工资不错,而且包吃住,吸引了不少玻利维亚人来这边工作。 圣赫塞现在更喜欢用南美国际劳工,这样既不会损害国内的用工需求,也不容易聚众罢工闹事,阿根廷本国人工作机会还是有的,但是因为货币贬值,导致他们实际收入减少,这是阿根廷罢工越来越多的原因, 外来工人更能吃苦,而且适当时候还可以让他们移民成为阿根廷人,增加本国人口。 现在钢铁厂已经把地基打好弄结实,高炉也修好了一个三米高度的基础规模,转炉在紧张建设中,远处还有不少配套工程在努力搞建设。 新港码头雾气缭绕,远处传来渔船收获的汽笛声,迅速吸引了码头上的注意力,圣赫塞也很有兴趣的过去看看。 简陋的港口设施原先处于朦胧状态,在太阳照射下才逐渐散去,这里除了官方市场,还额外形成了一个野市。 这里除了钢铁厂配套食堂,其他各种设施还是很缺的,灵活的当地居民可以从中看到商机,这里有庞大的消费人群, 圣赫塞给的工资足够高,整个大工地的人数也很多,有四五千的年轻壮小伙,拖家带口的还好, 对于一些地下的,只要做的不过分的,他并不阻止,睁只眼闭只眼,晚上会热闹点,白天大多数都是做正经生意的比较多,比如卖吃的。 过了一会,圣赫塞看到了一艘艘破烂的渔船,停靠码头以后,几名年轻健壮的正在甲板这边卸货, 两个强壮的年轻人站在海水中费力把装满鱼的塑料桶抬起来,码头上的两个壮汉给他俩传递着, 他们打算在这里进行售卖,还有几个渔民在岸边忙碌着他们的工作,空气中散发着鱼腥味儿,时而还夹杂着一股死鱼的臭味,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见渔民工作的辛苦和恶劣。 至于为什么恶劣,跟船只大小有关,他们的船看起来估计只有两百吨左右的规模,很少有什么现代设施在上边。 这是圣赫塞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渔民从渔船上卸下他们的收获。 圣赫塞觉得有些新奇,特地数了一下,船上一共只有八九个人,可以隐约看到一些做饭设施,船也只有十七八米的长度,外层有包有铁皮,生锈的厉害,显然有些年头了, 渔获卸下来,圣赫塞估摸了一下,看起来也不怎么样,经济价值低, “这位朋友,这次出海收获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料?” 圣赫塞给他们发了几根烟,开口问道,一名船老大模样的人回话,其他人谢过以后,继续忙碌, “唉,这次出海还不够柴油费和人工的,只有一些便宜货色,基本还算新鲜,你看看这鱼。” 这位船长拿起一条银白色的海鱼,大概三指宽,是常见的海鱼品种,与圣赫塞估计的一样。 老船长把鱼递给圣赫塞,圣赫塞拿起看了下,还算新鲜,这种鱼在海岸边10海里内比较常见,但价值一般。 “你们都是在布省临海捕鱼的吗?” 圣赫塞把鱼放回了桶里,用水洗了一下手,把鱼腥味洗掉,点了根烟才问道。 “是的,也没有办法,我们的船就是临海机动船,再远一些那是不要命了,大风大浪承受不住。” 阿根廷渔获地主要分为北方的布省沿海区,和南边的巴塔哥尼亚区,其中北方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尽管海域面积比较小,捕捞数量却不低,属于渔获比较大的地区,而且比较安全。 巴塔哥尼亚鱼场就是要快到南极那边去了,如果渔船不大,设备不先进,容易船毁人亡,大家捕鱼都是为了赚钱,除非实在没办法,否则很少去冒这个风险。 联合国粮农组织区域划分,阿根廷领海在南大西洋第41区,捕鱼地理条件非常好。 可以捕鱼作业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捕捞范围从海岸延伸至300到1000公里不等,拥有4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如果出海十几海里,确实只能捞到很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