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2/4页)

说到这里,司徒掌门一声喟然长叹。阳云汉听完司徒玄印这一席话,不由得暗生钦佩,这武林大派的确不同凡响,好似峨眉司徒掌门就游历天下,即便西域局势如此错综复杂,却也被司徒掌门娓娓道来,让众人立刻了然于胸。

司徒掌门又指着地图道:“凉州已为党项族阻隔,你等此去西域昆仑,只能从秦州(天水)经吐蕃宗哥部落,翻越祁连山,至甘州回鹘之地,再穿越河西走廊至归义军的瓜州和沙州。从沙州西出阳关,可至黑汗于阗,直抵昆仑克里雅山。”

阳云汉、凌孤帆和上官碧霄三人顺着司徒掌门所指线路仔细查看,终于对此行路途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司徒掌门接着叮嘱道:“西域局势错综复杂,你们三人去了之后,切记莫要卷入西域各国的纷争之中。”

凌孤帆、阳云汉和上官碧霄三人赶忙点头称是。凌孤帆将地图贴身藏好,众人又细细商议了一番,这才散去。阳云汉留在峨眉金顶七日时间,每日里都和阳梦溪待在一起,将自己所学武功逐一传授给阳梦溪。

七日之后,阳云汉再次将阳梦溪托付给上官福熙,牵过龙驹宝马,和凌孤帆、上官碧霄一起策马离开峨眉山,一路向秦州而去。且不说三人乔装之后,一路上风餐露宿,这一日终于过了秦州,渡过渭河。

三人正骑马行进之间,突然听到前方战鼓声,马嘶声,刀兵声,响彻天地。三人吃了一惊,赶忙快马加鞭骑行到一座山坡之上。

三人驻马向山下看去,只见远处山谷之中,两支军队遥遥相对。其中一支军队身着宋军装束,约莫只有六千之众。另外一支盔明甲亮,却有三万之数,黑压压的一大片,看那旗帜竟是吐蕃军队。

此时只听宋军大阵中,战鼓擂动,一支骑兵劲旅如离弦之箭般从宋军大阵冲了出来,迅猛冲向敌阵。这支劲旅共有十都,每都一百骑,总共只有一千骑。但就是这一千骑狂奔起来,却是整齐划一,山摇地动,以一往无前气吞山河般气势冲向吐蕃大阵。

眼看宋军千骑迅速接近吐蕃先头军队,宋军将士齐齐擒长刀在手。顿时天空之中寒光闪动,摄人心魄。刹那间宋军一千骑如狂风般冲入吐蕃大阵,漫天寒光凛冽。

只见宋军长刀挥舞之处,吐蕃先锋骑兵血肉横飞,顿时被冲的七零八落。吐蕃先锋竟一触即溃,被大宋千骑迅速突入阵中。在山坡上的阳云汉看得热血沸腾,大声喝彩道:“好。”

一旁的凌孤帆却陡然接道:“不好!”阳云汉听了,心中纳罕。正在这个时候,只见吐蕃军阵陡然变化,从大阵中军闪出一支人马,马上吐蕃士兵全是轻盔轻甲,个个手中握着羊鞭,中间用一小块兽皮包裹着石块,快速旋转起来。

眼见大宋千骑将至,吐蕃士兵齐齐出手。顿时空中乱石齐飞,攻来的大宋千骑座下战马纷纷被乱石击中,一时之间跌倒者甚众。

掷出石块的吐蕃骑兵迅速后撤,另外一队吐蕃骑兵替换上来,这支骑兵人马俱披锁子甲,制作精良,周体皆遍,只露两眼,非一般劲弓利刃所能伤害,马上骑兵更是个个手握长矛,实乃一支精锐铁骑。

这支铁骑乘着大宋千骑混乱之际,迅速掩杀上来。若换成寻常军队,恐怕在此混乱之际被吐蕃精锐铁骑一冲,立刻就会全军覆没,但这支大宋千骑却是临危不乱,或在马上,或在马下各自为战,奋勇抵挡前来攻杀的吐蕃精锐铁骑。

阳云汉远远看到大宋千骑如此英勇,心中虽是高兴,却更是万分焦急。凌孤帆突然说道:“四弟,师妹,你们看到吐蕃中军阵中拿着令旗的那名蕃僧了么?”

阳云汉和上官碧霄顺着凌孤帆所指方向看去,只见吐蕃中军大阵之中,有一位骑着白马的蕃僧,正在那里趾高气扬摇晃着手中的旗子,只是千军万马之中,若不是凌孤帆指出,还真的不易察觉此人。

凌孤帆大声说道:“四弟,师妹,我观此吐蕃大阵,那蕃僧所在位置正是大阵的阵眼,他正在摇旗指挥吐蕃军队调度,我们若能击杀此人,吐蕃大阵必乱。”

听到凌孤帆如是说,阳云汉精神大振,高声回道:“二哥,太好了,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我们这就冲下去击杀此贼。”

说罢,三人策马下山,从侧面朝吐蕃大阵直接冲去。与此同时大宋军阵之中战鼓又起,又一支十都骑兵从大宋军阵中冲杀出来,杀奔吐蕃大阵。这支宋军千骑同样是气势如虹,迅速冲杀入吐蕃大阵中,看来是要接应被困的大宋骑兵。

那吐蕃的蕃僧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只见他挥动手中令旗,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