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第2/3页)

国祥的参谋之一,上个时空第一任中华民国海军部长杨树庄有些疑虑,“这样的话,我们将在晚上遇敌……”

“我知道,俗话说扬长避短,既然我们有新装备,那就要尽可能的试他一试,如若不行,再在白天与其余诸舰汇合,再行决战。快速纵队皆为快船,加之我们有通联的优势,海上汇合远比日舰简单。”

“是。”

“剩下的交给你们,我先去睡一觉,入夜叫我起来。另外,今晚各舰加餐,吃顿好的。”

“是。”

**

1902年1月6日夜晚,冲绳以西的洋面上腾起了薄薄的雾霭。

精神抖擞的林国祥走上舰桥,开口首先抱怨了一句:“这新船真是的,建那么高的指挥塔做甚,我这老骨头光是爬上来就费老鼻子劲了。”

说着他走到舰桥前方,隔着铁窗看着窗外的薄雾,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

“简直就像老天在帮我们一样。”

但参谋里有人不放心:“这样的天气,如果天眼不能正常工作的话,根本就抓瞎了,还有可能阴差阳错之下和日本舰队短兵相接。”

那参谋说着瞄了眼聚集在舰桥一角的黑衣士兵们。

这只朗德贝尔支队的指挥官欧少校没搭腔,而是继续神情专注的指挥手下调试天眼和神算。

林国祥也没说话,他盯着窗外的雾霭看了一会儿,回头向副官确认道:“我军舰队阵型?”

“报告,新装备的电子对齐系统工作正常,舰队单列纵队航行中。”

所谓电子对齐系统只是个简单的电讯收发装置罢了,灵感来自二战中德国用来引导轰炸机夜间空袭英国的技术。通过头尾两艘基准舰发出的电波信号,整个战列线中的舰只即使在低能见度下也能保持单列纵队航行。

要知道这可是1902年,十几年后的日德兰大海战里,英德两国舰队决战最后那场夜间大混战,简直就乱成了一锅粥,双方都向自己的战舰倾泻了不少炮火。

所以这套能在夜间保持己方舰只阵型,还能识别己方战舰的系统,也促成了林国祥决定打一场夜战。

林国祥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八点二十分。

就在这时候,一位一直盯着天眼屏幕的朗德贝尔的中士突然开口:“头,你过来看这个。”

欧少校立刻赶过去。

一时间整个舰桥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那个小小的角落。

林国祥觉得手中怀表的机械音突然大得刺耳。

他突然想起1894年7月25日那天的清晨,想起那条陪着他奋战到最后的木壳炮舰广乙号。这些年林国祥脑海里有无数个“如果”,如果那时候自己指挥的是济远号,如果那时候广乙号的鱼雷没有故障,如果……每每回想起这些如果,老人的内心就沉闷无比。就因为这样,听说新任海军大臣要重建大海军的时候,老将义无反顾的再次披甲上阵。

林国祥下意识的用力捏紧手中的望远镜。

这时候,欧少校转过身,啪的一下立正,对林国祥大声报告:“发现日本舰队,方位72,距离20海里,敌舰正以13节航速向正南方向航行!”

“向全舰队发出变向命令,最大航速,右满舵!”

舵手一面高声复述命令,一面用力转动舵盘。同时航海长和副手两台扳动车钟,很快,轮机舱的应答铃声就在舰桥上响起。

“传令全舰队,进入战斗状态。”

命令话音刚落,甲板管制官就拉下了霸主号的战斗警报的电闸开关。刺耳的电铃声在巨大的战舰的每个角落响起。

各个舱段的水手长站在主要的通道交汇口,用大扳手哐哐的敲着舱壁,一边敲一边大喊:“快快快!快跑!”

整艘战舰上数千人就这样以惊人的速度冲向各个战位,这些船员都是1901年年中就输送到美国进行适应性训练的精英,反应速度和训练度绝不比海军其他舰只差。

五分钟后,霸主号的雷炮长、轮机长几乎同时向林国祥立正敬礼,报告“随时可以战斗”。

林国祥看着带着夸张的大耳机,手里拿着话筒的两人,一时间竟然没了言语。

良久,他一脸感慨的说道:“我们那个时候,要对着通话管可劲的喊,才能让命令被轮机房和炮位听到。”

然后老将收起脸上的多愁善感,对欧少校说:“开始计算射击诸元,全舰队将保持与日舰并行航行,期待你们的表现。”

这时候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