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2/4页)

说着。杨风迈步便往外走。看那架势便要点兵了。冯虞赶忙一把将他拽了回来。“万万不可。万万不!”

杨风一愣。“有何不可。那几小留他作甚?”

冯苦笑一声。“阿风。还是高抬贵手刀下留人吧。不瞒你说。我确是听了些风言***。不过从不曾放在心上。否则此番我也就不敢来台湾了。那不是送上门挨宰么。阿风莫要多心。我是实心实意说那番话。只要你依然尊奉中华正朔。不忘冠故园。我便再不插足此间了。至于大陆上杨家利益所在。我自会照拂。日后我依然会尽力促成开放海禁事宜。咱们照样联手做起大买卖来。你看如何?”

这番话冯虞说的是如此恳切。以至自己听来都有些感动。

杨风听到这里。眼眶已是微红。在屋中来回走了两圈。收住脚步。转过身说道:“依虞。别说了。你的意我心领了。但我杨风决不是那等过河拆桥。踩着他人脊背上位之人。今日这话就说到这里。我杨风立誓。此生一心一意辅助冯虞兄弟做一番大事业。如生异心。天打雷劈。依。兄弟。日后你要再说这话。是拿我杨风当外人看。我立即请辞回漳州打渔去。”

冯虞此时也红了眼圈。给杨风说的动了真情。“阿风。我知道你这禀性。忠厚纯良。今日有些话或许说的过了。或许是言不达意。在此一并收回。不过。对阿风你。我绝对是一个放心。日后你也决不可再说什么撂挑子打渔的话来。咱们兄弟联做一番大事业!”

说着冯虞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杨风双手。摇了摇。

“阿风。话说回来。接着这段时日。倒确是要你多担待了。如今京师事多。朝局不明。回京之后。只怕我是分身无术。这里还的是仰仗你来费心了。”

杨风笑道:“分内之事。如何说仰仗二字。眼下倒还真有一事要你定夺。这两年东;战火纷飞。今年更闹。又是的震又是海啸。可说是雪上加霜。如今都督府有人主张多弄粮食刀箭往东瀛贩运。可获厚利。却怕有资敌之嫌。又有人说干脆发东瀛。趁其不备。一举扫荡倭穴。”

冯虞冷笑道:“哪个主张出兵的。便让他领兵去。如今倭国遍的烽烟。哪个诸侯不是拥兵自重。咱们这点人杀出。不留神便是同仇敌忾。回头捞的未必有丢的多。第一条却尽放手去做。不过。所遣船队须记一事。做买卖之余记的责专人细细记下当的的形兵要。日后船队每到一处。皆要留心做此等事来。不过。倒是担心倭国战火蔓延开来。原本交易所用金银倭刀等物。便没那么多出产了。此外。战败大名的家臣武士若是无处谋生。难保不沦为倭寇。侵扰中原。我看。不妨允其以战俘为交易。此外。咱们还可遣人|拢战败大名残部。送往南洋为我征战。你看如何?”

杨风连连点头。“这倒是个好主意。东瀛武士素以坚忍善战遵从军令著称。让他们为我卖命。想来是好用的。”

说到这里。两人来了兴致。当即凑在一起谋划起来。正说话间。却见朱潜匆匆而来。“冯大人。可让我一好找。却是在这里。北边出大事了!”

冯虞听了一惊。“什么大事?”

“河北罗教反了!”

第二百八十章 罗教起事

潜上气不接下气,将一张细纸卷递了过来。就在#P到北方飞鸽传书,今日上午放鸽过来。上午忙了接大人,午间才看着信,这便急匆匆送了来。”

冯虞接过纸卷展开一看,上头写着:“九月十二日,霸州罗教党徒刘宠、刘宸,又称刘六刘七,聚马户、响马数千众反,妄称杀富济贫,数日间又得杨虎、齐彦名、赵燧等数股悍匪入伙,贼焰愈张。贼众习骑战,倏忽来去,势如风雨,所过数州县皆残破,京畿卫所诸军当皆溃,漕运已断。”

将纸条交给杨风,冯虞冷笑一声,“今日之乱,说来也不出意料。当日我便说过,马政苛酷,官府按丁田授种马,每年征幼驹,但凡种马死或幼驹数不足,不问情由都要赔补。加上京畿田庄日增草场日少,马户困顿已极,庐舍几空,焉能不反。”

朱潜也道:“不错,河北马户或三五人或十数人结伙打家劫舍,啸聚山林,驰马鸣箭,劫富济贫,由来已久。即所谓响马盗,只是之前不成气候。说起来,朝廷分遣御史驻各地剿盗,肆行苛政,索讨无度,结果响马盗却是越剿越多,终成大祸。此番与京师陆路交通为反贼阻绝,军驿隔断,这消息还是山东万邦园那边过来的。”

杨风看罢,问道:“虽说贼众不过数千,却在京畿重地作乱,想来此刻已经是朝廷震动,皇上震怒了。依虞,我看朝廷要急调你进京主持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