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权衡利弊说分明 (第2/2页)

就象我们以前说过的,战国时赵国的大臣要把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以换取齐国出兵救赵,太后不同意这种做法。

大臣们竭力规劝,太后更加愤怒。左师触龙用这种做法可以使赵国兴旺发达的道理,很快说服了太后,同意把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

这种做法,对赵国的兴旺利多弊少,而长安君给齐国作人质的耻辱是不值得计较的。

汉高祖拿出数万斤黄金送给陈平,以离间西楚君臣之间的关系,允许他自行支配这笔资金,却不过问这笔资金的支付状况,而西楚的君臣终因互相猜忌导致了西楚的灭亡。

这种做法,对于灭楚利多弊少,那么,损失了一些黄金是不值得可惜的。

人有亲疏远近之分,事有轻重缓急之别。人们既然舍弃一些心爱的东西,必有那不该舍弃的东西而在。

比如说有杀头的危险,就不能考虑保全手指;有心腹病患,就不能考虑保全皮肤。

并不是手指和皮肤不值得爱护可以随便舍弃,而是因为一定有那不应该轻易舍弃的东西,而不得不忍痛割爱。

是以在治政中,一定要多加平衡,舍其小而顾其大。

天下的祸患,没有比不应该做而硬性去做以至于失败后才停下来再大的了。

凡事应该做而去做,还可能成功;不应该做而硬性去做以至于失败后才停下来,天下就没有可以成就的功业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天下没有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从事某项事业,等到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时候再去做,也就没有可以动手的时间。

大德大智的人从事某项事业,获利小而害处大,不忍心去做;

获利大而害处小,应当坚决去做;利害相当,不能去做——因为利与害相等,即使得到了一些好处,也被损失所抵消了,还不如安于无事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