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溯本正源说道德 (第2/2页)

好书推荐: 快穿之魅魔榨汁机

仁爱孝悌、精忠爱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好礼等,这些美德成为中国民族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而世代相传,在今天依然发出绚烂夺目的时代光彩。

再次,从宗教层面上说。德和道相对应,组成道教教义的核心。

《道教义枢?道德义》称‘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

《道德经》中有多处提到‘德’字,但是对于‘德’的含义却没有具体的解释。

第五十一章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将‘道’和‘德’两者规定为‘生长万物’和‘畜养万物’的关系。

《庄子》的《天地篇》说到:‘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

并称:‘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至德者邪?’

早期道教沿用了先秦道家的学说,同《道德经》的思想一脉相承。

后来一些内丹家则称:‘道者德之用,德者道之体,人能明乎其德,而天性自现,体乎其道,而冲和自运,是之谓寂然不动,感而遂能也。’

另一些内丹家则强调内丹修炼必须‘积德修行’,认为‘德’就是‘恤老怜贫,惜孤悯寡,施药舍茶,修桥补路,扶危救困,轻财重义,广行方便’,

称‘道者,为己之事;德者,为人之事。修道有尽而积德无穷’,

感叹‘德者,自己人世之事;道者,师传成仙之事。不积德而欲修道,人事且不能,仙道怎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