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2/4页)

洪那句话:“要有忍受屈辱的能力。”

新东方考量教师能力的方法很简单——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程度。这种“直见性命”的考量方法太简单,简单得令人发指,不知有多少拿着知名高校毕业证书的天之骄子被学生从讲台上轰下来,颜面尽失、恨恨落马。

第三节 知识+魅力:教师队伍(2)

俞敏洪发明了试听制和打分制。试听制者,新东方花钱请几十个新东方学生来听课,学生要是不点头,这老师就得收拾包袱走人;打分制者,以5分为满分,学生要是笔下不留情,还是得收拾包袱接着走人。更有两位老师同台对擂,高下一分,便是一家欢喜一家愁。

俞敏洪发明的这种选拔制度残酷得让人毛骨悚然,用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最快地检验出一个教师的授课水准,略微手生点的教师,连积累经验的机会都没有,立刻被学生轰出课堂,另谋出路了。

这种选拔制度对于教师来说,是血淋淋地面对考验,什么笔试什么面试,一般用人单位一套套循规蹈矩的选拔方式都被取消,直接面对的就是工作本身。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教学,而不是在人事经理前侃侃而谈,不是拿着自己的学历当狗皮膏药到处贴,所以新东方就让老师直接教学,直接选拔。

对于学生来说,这更是一种消费者的心理。学生是顾客,而顾客是上帝。上帝花钱,必然要物有所值,俞敏洪对学生的重视程度连同窗数年的另外两驾“马车”都会嫉妒。因此在新东方的课堂上,学生终于可以“翻身做主人”,从以往被迫在课堂上听水平不均的教师授课,到有权利挑选自己喜欢的老师听课,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肯定很痛快,怎能不眉开眼笑?

十种武器:新东方老师的特色

经过俞敏洪残酷的选拔和淘汰制度,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的老师自然都符合俞敏洪的标准。俞敏洪只有一个人,他的标准显然也只有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一是为了效益,二是为了学生,于是这些老师都具有了共同的特色,这些特色也成为了新东方的“品牌特色”。

第一个特色,就是激情,Passionate。“只有让自己感动的课,才可能深深地感动学生。”江博老师这句话已经成为所有新东方老师的共识。新东方对学生的期待就是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全副的精力向终点冲刺。要让学生充满激情,显然不是靠讲几个故事、念几首诗可以做到的,首先传播者就要饱含激情,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感动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才会和你一样对生活、对明天充满热烈的期盼。

第二个特色,不消多思考,就是幽默,Humorous。幽默至少是连续不断输入知识之后的调剂,给忙碌的大脑片刻奢侈的幸福。读过高三或者备战考研的人都知道,在长时间疲惫不堪的复习后,给自己五分钟,哪怕是抬头看看窗外的绿树都是一种幸福。这时候就算是有本连环画,恐怕也会看得津津有味。新东方老师的幽默使学生由于看题时间过久而扭曲的脸部肌肉彻底放松,回归自然的表情;使学生由于猛记笔记而近乎抽筋的双手可以“拍案惊奇”,舒展筋骨;使学生从浑浑噩噩埋头于“故纸堆”里的枯燥烦闷中暂时解放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吸收一点“常识”,不动脑筋而又收获颇丰,岂不乐乎?

第三个特色,只要老师一开口就立马见分晓——雄辩,Eloquent。新东方的老师哪个不是牙尖嘴利,铁齿铜牙,如果往海边一站,说不准就是周星驰那样,一顿猛侃之后连海水也为之喷薄而出,海里小鱼小虾、大鱼大虾都下雨似地哗哗地往下掉。要是哪个老师口齿愚钝,在学生提问之时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估计明天就再也见不到他来上课了。

第四个特色,从表面上不易看出来,是日积月累的功夫,时日越长越是分明,那就是博学,Knowledgeable。博学是幽默和雄辩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肚里没点货色,嘴上要如何摆活?新东方的老师大多饱读诗书,上课时候信手拈来,课余还写写《论幽默》之类的文章,看起来还颇有林语堂的味道。新东方也就在面对洪水猛兽般的考试外,多了一些“人文主义”的温情脉脉。

第五个特色,是所有希望有所成就的人都不可逃避的精神,那就是勤奋,Industrious。学生勤奋才能读好书,这是大家公认的,可是老师的勤奋却没有多少人知道。有句老话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室就是老师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惟有良好的表现,老师才能感染学生,才能让学生信服,并且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