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闹鬼的事不知是谁先传出来的,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像一阵阴森森的寒风在大街小巷呼呼地吹,吹进每一个门洞。传说的人总是压低嗓门讲说,绘声绘色;听的人也总是屏住呼吸,神情瑟瑟。越传越邪乎,越传越像是真的:

深更半夜的,两家人都睡了,先是听到“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接着就听到走路的脚步声:“嘀哒——嘀哒——”,从前厅走到后厅走,然后又听到灶间开菜厨子的“吱呀”声、碗筷碰撞的“叮当”声……清清楚楚的响动声吓得两家人都缩进被窝,大气也不敢出,更没有谁敢起床看个究竟。一连两三天都这样,吓两家人都不敢住下去了。先是艳芹的母亲带着儿子和小女儿搬出来了,紧接着娇娇一家也搬出来了,分别在别人家借住。只有娇娇的婆婆(奶奶)不肯挪窝,还住在深宅老屋里。

娇娇的婆婆说:“我不怕!我都七八十了,还怕艳芹来害我?我还想开导开导她呢……”

那天晚上,这个老人真就跟鬼艳芹对话了。

和前两天一样,先是听到“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接着就是脚步声……娇娇的婆婆立即咳出一声,说:“艳芹啊,我知道你死的苦死的屈,活着的时候没过几天好日子,临死哩也没吃个饱饭……可是呢,人的命天注定,你可要想开点啊!”

屋子里的响动突然停止了,好像女鬼艳芹真在仔细听着老人开导。

老人顿了顿接着说:“艳芹啊,我知道你是饿得难受,锅里还有点饭,你把它吃吧!艳芹啊,你是个好孩子,吃了今天这顿呢,你明天就不要再来了啊!你看,你把你娘和你兄弟姐妹们都吓跑了,这不好!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要听话,知道么?你婆婆我呀,估摸着在这边的日子也不多了,你呢,就在那边安心等着,到时候我去看你呀!艳芹呀,听婆婆一句劝。回去吧!感触芹,安安生生的……”

据说,女鬼艳芹听了娇娇婆婆的话就悄悄地走了,临出门还“吱呀”一声把大门关上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然而,这栋“翰林里”的老屋也没人敢再搬进去住了,不久也就被拆翻了。两家人利用老屋拆下的木料和砖瓦,不仅并排各自做了一栋六间房的新屋,而且剩下的材料还卖了一些钱,真是一举两得。

闹鬼的事终于告一段落,但闹鬼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下来……但这鬼么,是有乎还是无?没人说得清,也许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看戏(一)

看戏是我儿时的奢望!也是村里大人们的奢望。其实,小孩能看懂什么戏文呢,只是为了看热闹。在我离开故乡之前,我在故乡总共也只看过三四场乡下戏。

一次是邻村的陈家戏班在本村演戏。那是大年初一的晚上,全村所有的人家倾巢而出,扛着各式各样的板凳,携老扶幼地前往观看;看完戏,人们点燃起火把,一路上大呼小叫地返回,七八上十枝火把在夜空中燃烧、闪烁,如一条火龙在田野上漫游。另外两次看戏都是在白天,路程也远多了,是四五里外的小镇。我是跟着别人去的。小镇有座很大的庙宇,庙里有现成的戏台,坐南朝北。两边是厢房,对面是供奉神位的庙堂。我们去的时候,前来看戏的人已是熙熙攘攘,把整个庙宇挤得水泄不通。卖甘蔗的老汉堵在门口叫卖,卖瓜子、香烟的老太婆在人群里窜进窜出地吆喝。戏台虽高,但我很矮,又没有带凳子,只好和卖瓜子的老太婆一样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偶尔踮起脚跟,往上蹦几下,可怎么也看不清演员的模样。终觉得无味,戏没看完我就打道回府了。

母亲问我:“怎么就回来了?演的什么戏呀?”

我说:“不知道,人太多,我没看完就回来了。”

母亲很是惋惜,说:“是么……”

母亲很少出门,就连那次邻村唱戏她也没能去看。

我说:“……要不,你明天去看一场吧!听说明天还唱呢。”

母亲苦笑了一下,说:“我哪走得开啊!什么时候我们村里也能演一场戏就好了……”

是啊,我们村为什么不演戏呀!邻村陈家不是有个戏班子吗?不是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么?陈家村离我们村不过一里地,为什么不到我们村子里演出戏呢,为什么我们村不请人家过来唱出戏呢?我想不通。也许是我们村人心不齐,众口难调吧?也许是和陈家有过什么恩怨吧……可我是多么希望村里能演上一场戏呀!

终于这年冬天,村里盼来了陈家戏班。那天吃过早饭,村子里便热闹起来了,虽说离过年还早着哩,可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