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释经权 (第1/1页)

毕竟他们也只是需要一个心灵上的寄托罢了,又或者是借助这个可以代替神明,阐述并解释神明经义的机会。 来从中为自己谋取某些方面的利益,而不是真的希望世间空降下来一个,可以主宰他们生死命运的神明。 所以最好的神明,永远都是那些并不真实存在的神明,毕竟只有神明自己无法站出来亲自解释自己的经义。 他们这些掌握了代替神明释经权力的人,才能够有机会从中得利,否则大家都去听神明的亲自讲解了,谁又会在乎他们呢。 就像是孔子死后,孔子的那些弟子们,很快就因为他们各自对于儒家经义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差异,直至彻底分裂。 从而诞生了各种不同的儒家学派,甚至彼此之间相互攻讦不断,将对方给直接驳斥为是异端,彼此相互仇视。 那么为什么在孔子还活着的时候,就不会这样呢?因为在那个时候,儒家的至高神明孔子还活着。 就算是弟子们有什么疑问和分歧了,孔子也能够给他们予以回答,这时不管孔子回答的到底正确与否。 都会被孔子的弟子们,给视为是金科玉律,是那个唯一的标准答案,不信那就还是不够虔诚呐,自然也就不是儒家中人了。 可是一旦当孔子死去了,那么儒家这个唯一的至高神明也就没有了,一切的问题也就没有那个唯一的标准答案和最终解释权。 那么此时儒家的弟子们,其实就是在以自己的角度,去替孔子这个无法再发表意见了的至高神明。 阐述和解释儒家经典的时候,那么他们的意见当然就是无法达成统一的,这个时候产生分裂也就在所难免了。 除非孔子能够死而复生,重新定下一个新的标准答案,让所有的儒家信徒们信服才行,不过孔子后世的那些徒子徒孙们。 也未必真的就愿意看到孔子再次出现就是了,毕竟人家孔子本人都出场了,那他们手里掌握的释经权也就无用了啊。 甚至从某些角度上来说,这其实都已经可以算是根本矛盾了,还是完全无法调和的那一种,必须要你死我活一下才行了。 如果从内心的真情实感出发的话,那么这些人也应该是真心尊崇孔子他老人家的,但是他们这些人所尊崇的。 是那个已经不会再说话,也不会再发表任何与他们相反意见的孔子,是那个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符号的孔圣人。 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思想的,甚至可能是意见和观点完全跟他们这些人相左的儒家至圣孔子。 其实蜀汉昭烈帝刘备就同样也是这样的,他以一个汉室宗亲的身份,标榜了自己一辈子,说自己是汉献帝刘协的忠臣。 可是如果当汉献帝刘协真的落到了,或者说来到了蜀汉昭烈帝刘备身边的时候,那么蜀汉昭烈帝刘备又该怎么办呢? 恐怕也就只能发生一些不忍言之事了,因为汉献帝刘协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来说,完全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啊。 甚至连鸡肋都算不上,因为鸡肋虽然没有多少的肉可以吃,但是至少还有些滋味可以咂(zā)摸一下呢。 可是汉献帝刘协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来说呢,那可以说是既没有多少的肉可以吃,也没有任何的滋味可以咂摸。 甚至可能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来说,汉献帝刘协存在的本身就是有害的,因为当汉献帝刘协出现在了蜀汉政权的时候。 其实就已经会威胁到蜀汉昭烈帝刘备自己的地位了,所以蜀汉昭烈帝刘备这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趁着前脚汉献帝刘协刚一禅位给魏文帝曹丕的功夫,蜀汉昭烈帝刘备后脚就紧接着宣布,汉献帝刘协已经让魏文帝曹丕给害死了。 然后还帮汉献帝刘协公开办理了丧事,算是让汉献帝刘协,在社会意义上彻底的死亡了。 这样一来,就算魏文帝曹丕以后把汉献帝刘协送到了益州地区来,蜀汉昭烈帝刘备也可以完全不承认对方的身份。 因为在蜀汉昭烈帝刘备这里,汉献帝刘协就是已经死掉了,就算汉献帝刘协其实没有死也没有用了。 反正在蜀汉政权内部,他汉献帝刘协就是一个死人了,就算是别人说破了大天去。 那个汉献帝刘协,也是让魏文帝曹丕给害死了,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们蜀汉政权的人肯定是相信了。 然后就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紧接着的自立称帝了,不过这一次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吃相,就实在是太难看了。 在蜀汉政权的群臣们,纷纷配合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工作,对蜀汉昭烈帝刘备进行劝进的时候。 只不过是有个别的人,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反对意见,希望蜀汉昭烈帝刘备能够再慎重的考虑一下。 就被蜀汉昭烈帝刘备给或是贬官外放或是直接杀死了,可见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于这一次的自立称帝。 到底是有多么的重视,那真的是连一丁点儿的反对意见都容不下了,也全无以往仁德大度的儒雅风范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