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当然,更大的损失来自郑军凶猛的炮火,由于宋荦部清军携带的火炮大多为三千斤左右的行军炮,因此短时间内光靠人力根本无法搬上城头,而仅凭滁州城上的十余门老锈的旧式火炮根本无法还击郑军连绵不绝的炮火,在多次遭到炮击之后,滁州城头四处角楼、十二处窝铺纷纷起火,部分城垛粉碎,城墙上所有暴露的目标更是被如雨的弹丸一扫而空,清军被迫四下躲避,军心士气极度低落。

等到郑军威力巨大的四寸半(44磅)短炮抵近射击之后,早就出现龟裂的滁州城墙终于出现了崩塌的现象。化日(大东)门更是被炮弹直接命中,带有极大动能的炮弹不但撕碎了城门,而且连同塞在城门后的障碍物一并震裂击垮。

但宋荦还是拼死指挥着清军填防,在来安城下犯过不可饶恕罪孽的清军也知道一旦城破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于是不顾一切的负隅顽抗,将连夜攻入城内的新附军再次逐出城外。不过,当这些昔日袍泽终于攻不动的时候,清军自己也已经精疲力竭了。

六月三十日清晨,郑军再度发动强攻,这一次六个主力师分别攻打滁州六门,已经在连夜的战事中消耗了太多精力的清军终于挡不住这股生力军的进攻,六门次第易手,战事随即向城内发展,清军虽极力抵抗,但终未能制止郑军的前进。

战至七月一日下午,郑军终于攻入滁州州衙,来不及自杀的宋荦及滁州知州被生擒,其余各镇绿营总兵、副将以下三百三十余员将弁非死即俘,三万清军灰飞烟灭,由此,清军在江淮间的一大机动力量宣告覆灭,清廷在皖东的防线出现了致命的漏洞

出团了,泰新马,十六日回来。

322。太子造反

“太子爷,”看着从养心殿出来后一脸死人相的胤礽,随行的太监顿时吓得大气都不敢多出一声,然而其中的首领太监却不得不张口发问道。“现在就回东宫吗?”然而他的问话却不得要领,于是在胤礽登上步辇后,首领太监只得神情忐忑的自作主张道。“回东宫。”

抬着步辇的宦官们也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同寻常,于是本来就低着的头便低的更低了,脚步也在下意识中不断的加快,若不是首领太监发觉有异小声喝止,恐怕他们都要快步跑起来,饶是如此,东宫一行的诡异之处还是引起了不少大内侍卫和宦官的惊诧。

“太子爷这是?”等到了胤礽自家的地盘上,出来恭迎这位主子爷的凌普很快看出了问题,骇然的抢上一步,扶助胤礽,生怕这位自己的最后支柱会突然间轰然倒地。

“孤没事。”胤礽这时才开口道。“进屋里再说吧。”

等进了屋子,喝退众人,胤礽的脸上终于浮出了似喜还悲的表情来。

看到胤礽脸上的神情,凌普心中一动,也不开口催问,只是静待这位太子宣泄自己的感情。好在,胤礽还有些神智,虽然花了一些时间,最终还是稳定了心神。

“江苏巡抚安布禄上书自称不善兵事,请朝廷循旧例以宗王领大将军总军务。”胤礽慢慢说开了。“皇上已经许了,着令恭亲王(常宁)立刻领前锋营、步军营各一佐领并直隶提标及泰宁镇镇标左营等部八千人南下。”

凌普一惊,所谓宗王领兵的规矩,是指在清初征服明王朝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各旗旗主亲自领兵出战的成例。由于宗王的身份不同,因此可以激励前方将士的士气,而且还可以压制桀骜不逊的前方将领,以达到事权统一的作用,为清廷的征服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以至于在日后的三藩之战中不乏因循的事例,其中康亲王杰书、简亲王喇布、安亲王岳乐等宗王贝勒贝子就在期间非常的活跃,而在征讨噶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中更是由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两位皇兄、皇弟出马主持。

不过,宗王领兵也不是一定就必胜的,其中早在清廷征服南明的过程中就有李定国两撅名王的战例,而在与郑克臧治下的明郑对抗中赫赫有名的康亲王杰书更是屡屡吃瘪,甚至身染沉疴、病重难愈,不得不黯然返京。

而领兵作战的简亲王雅布战死在了常州,更是破除了宗王领兵的神话。因此即便南方战事打得如火如荼,康熙也始终没有再派出宗王南下主持大军,但现在,在漠北大军尚未还转之前,康熙又怎么可能因为一介巡抚的奏章就作出根本性的改变呢?

可胤礽是不可能信口开河的,因此事情必然是千真万确了,已经箭在弦上的凌普顿时心中不安起来,这会不会是一个陷阱呢?

于是脸色变得难看起来的凌普问道:“太子爷,皇上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举措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