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页)

界的响应声援下,北京政府当局不得不在八月三十日释放了被捕的学生。在回天津的路上,和周恩来同去北京的张若名提议由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合并为一个团体,这样更便于统一行动,说着她偷偷看着周恩来的反应。周恩来倒是很赞同张若名的提议,认为这个团体不应该人数太多,最好是少而精,张若名听周恩来同意了她的提议喜出望外,这样她就能更多的和周恩来在一起了,这才是她的主要目的。

他们回到天津后立即着手从两个团体中选出志同道合的二十名精英骨干,组成了一个更加进步的小社团“觉悟社”。本着男女平等的精神,男女社员各十名,十名男社员是周恩来、马骏、李宝森、谌志笃、关锡斌、谌小岑、潘世纶、赵光宸、薛撼岳、胡维宪;十名女社员是: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张若名、李毅韬、周之廉、李锡锦、郑岩、吴瑞燕、张嗣倩。九月十六日全体社员二十人在天津东南角草厂庵胡同四十一号开了觉悟社成立大会,这是他们的朋友李愚如名下的产业,无偿提供给觉悟社使用。周恩来在会上慷慨激昂的念了由他起草的《觉悟的宣言》,宣布觉悟社正式成立。为了便于社员活动以及在不定期发行的内部小册子上发表文章,周恩来建议大家在社内活动以别名代替,这样还利于保护自身安全,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他写了五十个号,告诉大家:“我们二十个人抓阄取名。”随后他把团好的纸条倒在桌子上,第一个伸手拿了一个纸条打开后喊道:“五号,我抓的是五号,以后我就以伍豪为名。”

大家看到周恩来的带头行动后也兴致高涨,纷纷伸手抓起了纸条,张若名暗自咬紧牙关,心想自己一定要抓到一号,因为她喜欢排在第一名,而且这样离周恩来也近,可以取一个和周恩来相仿的名字,于是她赶紧第二个伸手抓起一个纸条,打开一看却大失所望,白纸黑字地写着三十六。邓颖超年纪最小,在这种场合下也最不张扬,等大家都抓好后才随手拿了一个纸条,看过后说自己抓了一号,说着就递给大家看,大家都夸她好手气,邓颖超说:“那我就是逸豪。”

邓颖超回到家后告诉杨振德,她又有个新名字了,杨振德更担心了,不知道女儿究竟在干什么。邓颖超把白眉初先生给的新青年看了好几遍,对李大钊的文章尤其喜爱,其中的一句话“*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有着很强烈的同感,她在想李大钊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能写出这么精辟的言论,有朝一日她一定要见见这位李大钊先生。

让渴望见到李大钊先生的邓颖超没有想到的是,在觉悟社成立还不到一周的时间,李大钊先生就因事来到了天津。她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在觉悟内里提议请李大钊先生来讲演。李大钊的名字在参加五四运动的学生中广为流传,天津的学生也早就想能当面请教一二,只是李先生在北大工作足迹很少踏入天津,一向无缘请教的社员们得到消息很是激动,周恩来便决定亲自出马去请李大钊先生到觉悟社参观指导,张若名也要跟他一同去。按耐不住兴奋的邓颖超不解地说道:“请一个人怎么还要两个人去呀,我自己一个人去就行了。”

周恩来怕她请不来:“小超,你年纪小,不行呀,怕先生不跟你来,还是我去吧。”

被小觑的邓颖超哪里肯依,当场立了军令状:“要是请不到李先生,我就不回来了。”周恩来看着这个急得像兔子跳的小孩儿笑了:“你不回来上哪去?”

“李先生上哪我上哪,大不了我跟他回北京直到他答应来。”众人听了小超的赖皮话哄堂大笑起来。

李宝森笑够了说:“我和你一起去。”

“不用!我就一个人去。”小超当场拒绝了李宝森的好意,李宝森头一次被姑娘顶了个大红脸。

众人的不信反而更加强了小超的信心,她立即找到李大钊先生的住所,直接叩门拜见。

李大钊先生看着眼前站着个脸蛋儿红扑扑的小姑娘顶多也就十四五岁,就这么个小姑娘来请他去参观他们新成立的小团体“觉悟社”,不会是一群小学生请他去吧,李大钊先生想着不禁笑了,对小超说:“小姑娘,我今日甚忙,怕是无暇前去,还要连夜回京,请你原谅,我不能随你同去了。”

小超火热的心好像浇了一大盆凉水:“先生,请您一定要去,哪怕只有十分钟。”她看着这个大胡子先生好像四十多岁,挺和善的样子怎么却这么不好说话呢,哪能就此善罢甘休,她当然不知道李大钊先生才刚刚三十岁。

“运动以来,我们天津的学生也是以先生马首是瞻,只是无法就近聆听教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