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自然脱胶,可以用来分离出细纤维,用于织布,赵兴雅要留着做织造试验,所以不能拿出来做草鞋。

石头娘最终还是决定带着钱去买麻自己加工,所有被收割来的麻杆所能产生的纤维等级不一样,用不同粗细的麻纤维织成的布也不一样,越细的纤维织成的布越柔软,可这种优质麻纤维比较难于加工,价钱也贵。石头娘想买被麻纺作坊淘汰掉的粗大纤维麻,她找到了刘侧夫人的奴隶,偷偷以十个大钱的代价,买五捆粗麻,每一捆大约是三斤。

赵兴雅很想看古代的织机和纺线的场景,石头娘只好抱着这位小祖宗去看热闹。赵兴雅一进到织坊就看见十来个女奴用大木锤子各自在敲打一大束麻,然后在水中按照粗细分拣出完整的长纤维。赵兴雅这才知道这里是用最原始的方式处理纤维的,一个疑问再次冒出来了,这个时代有纺织机吗?他们怎么制造丝绸的,这样的工序赵兴雅在现代也没有接触过什么,真的很想去看看。

织坊重地也是很讲究的,贵族之间也是要比吃穿的,不想手艺流传出去。正当赵兴雅想往织坊里钻的时候,石头娘拉住了她,示意她不可以进去。无奈间,赵兴雅跟着石头娘回家了,粗麻已经买到了,这些天石头家就要拼命干活了。赵兴雅对做粗活没有兴趣,她干起了质量管理的活,她把石头爹娘的成品也分了等级,手工好的和手工差的价钱绝对不能一样。

一连五天很快就过去了,石头爹和石头娘一共做出了一百零三双鞋子,大小码子都有些,厚草鞋多,女鞋少,孩子穿的就五双。这也是赵兴雅的销售策略,干活的男人可能舍得给自己买一双鞋,女人就不一定了,至于呢小孩,穷人还真顾不上。孩子的鞋卖不掉便宜了石头兄妹,以后赵兴雅还指望着这两个人带着自己满山跑。

赶集的那一天是难得天晴了,石头娘很早就起来了,把糜子面饼子蒸了一大锅,交代两个孩子饿了就吃这些,她今天和石头爹去卖草鞋,心里也很不安。投资下去了三十个大钱,这些草鞋能卖出去多少。

---请多多支持,觉得好看就收藏吧。今天下午大家可以看到本书的推荐位,这几天身体不适,好些会发力加更,这本书应该会比前几本有个超越。

**有收获

**有收获

石头爹娘都走了,石头和草儿本来可以多睡一会儿,可睡足了的赵兴雅却想着自己六七天前的布置,一定要上山一趟。那些青苔就算了,横竖就是吃个新鲜,可岩耳就不同了,那可以这一带有名的山珍,很难采到,价钱挺贵的。可以把这些岩耳收藏在空间里,等机会换到更多的钱和东西。

赵兴雅听石头娘说过,光是士大夫嫁女儿都要准备大约一万个大钱置办所有嫁妆和奴仆,这样才能勉强不被人笑话。鬼夫人的要求很高,嫁给士大夫当正妻恐怕不能让她满意,小雅同学必须从五岁多开始准备嫁妆钱,十万大钱也许只能刚起步,要是做到子爵正品夫人以上的贵****,也许要五十万,甚至几百万,压力很大。赵兴雅读过好几本书,知道赚钱就是起步的时候最难,等到可以用势力和钱生钱的时候,财富就会滚雪球,在短期内达到一个规模,她必须面对最初的小本经营,一步一步走到那个境地。

一个五岁的女孩赚钱很不易,要想藏富就需要会掩饰,这次上山就需要石头兄妹帮忙。石头兄妹看见爹娘制作草鞋,心里也很想要一双穿,可现在同小雅上山就只能继续穿树枝鞋了。一个星期的大雨过后,山里会有很多好东西。蘑菇是不用说了,也许能在山溪里捞到鱼虾解馋,还有一些野菜也能采了。想要收获多,就一定要早去。

石头兄妹在山里跑惯了,速度慢不了,可小雅这个穿布鞋地怎么办?赵兴雅想了想,对石头说到:“找几个小孩一起去,带上家里的饼子,再去厨房说一生,让他们把我今天的饭菜换成干粮。有饼子吃,还怕没有人愿意背着我吗?”

石头一听,真的很有道理,赶紧让草儿去把邻居的孩子喊来,自己则去了厨房,正好大公子的乳娘在厨房拿大公子的吃食,就帮着说了一句,厨房的人就给了半斤小谷饭团,两个鸡蛋,一小块猪肉给小雅冲抵今天的食物。有三两肉,这可太好了,石头兴奋地把东西放在怀中就往山里的方向赶。

这时候赵兴雅已经让人带着两个瓦罐和干柴上路了,连她一共是七个小朋友,最大的孩子有十岁了,除了小雅和草儿,同行的还有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那个十岁的男孩在吃完了一个饼子之后,背着赵兴雅上路了,等他累了就换石头背。

等到了山上,赵兴雅就开始布置孩子们做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