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对空中目标拦截、对海上目标轰炸、基地防卫作战以及对机场跑道紧急抢修等;海军实施海上火力打击、海上后勤补给、港口防卫作战及反封锁作战等;陆军则实施大规模反登陆作战。演习多数采取计算机兵棋推演及实兵验证等方式实施。

从反攻、固守到决战境外(13)

四、台湾21世纪军事新战略

当历史跨过20世纪的门槛,随着台湾政局的变化,台湾军事战略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一)台军新战略的出笼

*上台后,开始全面调整台湾当局的军事战略。2001年6月16日*在陆军官校76周年校庆讲话时,提出要将“决战境外”作为台军建军备战的方向。同年8月27日,台湾“国防部”首次提出放弃与解放军在滩头进行决战的构想,而要以“瘫痪战”代替“消耗战”,强调在未来4年间,台军要具备使大陆军事力量瘫痪的能力,也就是说台军要对大陆展开“先制攻击”。2002年7月23日,台湾当局公布的新版“国防报告白皮书”将“拒敌于境外”的攻势作战正式确定为台军的军事战略。台湾“行政院”2003年度“施政计划”中并拟订“危机处理机制”,制订“反击大陆计划”。台湾当局的军事战略已由过去的“固守防御”调整为“预防战略”。而“反击大陆计划”则是台军“预防战略”的具体落实。

拟议中的“危机处理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台军对大陆目标、大陆沿海船舰进行攻击,以及台军部署在海岸地区的导弹部队在平时状态下发动攻击,须经“参谋本部”核准;第二,当大陆对台湾某地实施海空渗透或地面突然攻击时,由当地台军所在战区统一指挥三军部队,立即实施“自卫反制”;第三,当大陆对台湾外岛突然炮击时,台军防区指挥官以保持军队战斗力为原则,经过“参谋本部”核准后实施自卫反炮战。此外,“危机处理机制”还对提升军队的战备等级情况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危机处理机制”的要害之处在于第一点,即经“参谋本部”核准后,台军可对大陆目标、大陆沿海船舰发起攻击,台湾的导弹部队可在平时状态下向大陆海军发动攻击。20世纪70年代以后,台湾当局及台军的“施政报告”、政策计划、“国防政策”等从未有过主动对大陆目标、大陆沿海船舰实施攻击的内容。今天,台湾当局官方正式表示要攻击大陆目标,而且要“决战境外”,不仅表明台军抛弃了过去不主动攻击大陆、不挑起台海冲突的政策,还表明台湾当局加快了武力对抗统一的步伐和力度。

“攻击是最好的防御”是一句军事名言,但却存在于台湾政治领导人的头脑里。有台湾政界要人质疑前国防部长俞大维几十年前提出的“拒敌彼岸、击敌海上、毁敌水际、歼敌滩头”的反登陆程序是不是太过保守。根据台湾政大研究员丁树范的分析,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各个“候选人”在“国防”政策上的政见,可说是大同小异,无不相继推出“攻势”原则来取代消极的“防御”原则。这一切的背后是台湾空军1999年刚将不堪一击的破旧飞机全面换装为美国和法国提供的新型攻击战斗机。

民进党的*、*认为:台军应采取“先制防御、纵深打击”的观念,运用快速反应、境外决战的手段,争取战场主动,并尽可能将战火远离台湾本岛。他们认为,台军应利用攻击的手段,将大陆沿海省份均纳入台军打击的目标范围之内。

国民党的连战、萧万长一组亦是“攻”势逼人,连战并语出惊人地宣称应发展“远程地对地导弹”以及以海空部队的高度机动性,来构成“战术攻势”力量。

从反攻、固守到决战境外(14)

独立参选人宋楚瑜、张昭雄一组,则以“前进防御”为主轴。但仔细分析,其基本精神和以上两者所提相去不远,也就是“攻击大陆沿海闽、粤、浙、赣之*军事基地”,而以建构近程之地对地导弹作为主要打击之手段。此外,宋、张还主张发展“潜舰(艇)国防”,认为潜艇因具有隐秘及机动性双重优势,因之具有遂行“第二次报复打击”的能力。

台湾学者认为:台军动用2枚至3枚、每枚发射成本为来袭导弹数倍乃至十余倍的导弹来拦截目标,绝对不划算。要构建应付高强度大规模攻击的导弹防御系统,即使有美国撑腰,以台湾的技术能力、经费与所可能获得的装备来说也根本不可能。所以台学者认为,与其防不胜防,不如以攻对攻。

美国对台湾新战略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声称仅向台出售“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