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 (第1/4页)

“有!”

李何文很肯定地回答。

“通过对比目标时间点前后两张星图的数据,运用多台大型射电望远镜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的方法,我们已经从海量的天文数据当中找到了跃进与非跃进的临界边际,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恰好就处在这个临界带上。”

高翔很快明白过来,道:“也就是说,柯伊伯带被一分为二,内层与我们太阳系的运动状态一样,而外层却与整个宇宙所有恒星的运动状态一样,两者之间有了十三个小时的时间落差?”

“是的,经过与国际天文界专家的探讨,我们更认为与其说是让除太阳系外的恒星跃进了十三个小时,还不如说有一种神秘力量操控着太阳系……在九月五日下午五点二十七分那个时间点的时候停滞了十三个小时!从能量的角度,这样更容易实现。”

在场所有人都发出了一声唏嘘,他们面面相觑。

“对于这个推测,我们还有一个更为明显的观测证据!”

“什么?”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章 农场主与火鸡(求订阅!)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又叫“遗留辐射”,它是宇宙学中“大霹雳”之后遗留下的热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的余烬。

“宇宙微波辐射是一种充斥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特征和绝对温标2。725k的黑体辐射相同。通过天文观测,可以在厘米波段上发现它。理论上,由于微波辐射的变化极其微小,在剔除了银河系自身运动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后,能够探测到的实时数值曲线应该是一条几乎没有波动的直线。”

随着李何文介绍,在场之人纷纷点头。

对于天文界标杆性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以及所谓的红移,这是物理与天文两界比较出名的理论,就算不是搞天文的,在场的人也多少听说过。

“李博士请继续!”

大家的胃口已经被吊了起来,王老教授抛掉之前批评李何文的态度,转而期待他继续讲下去。

李何文点点头道:“之前也说了,十三小时的空白是以太阳系外围、柯伊伯带以内为临界的,通过联网多台大型射电望远镜进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我们选择了几颗比较大而典型的星体进行观测。最终找到了距离我们最近的几颗发生跃进的星体,由此确定了十三小时空白的临界边际。”

“这是距离地球15个天文单位的地方,理论上光线和电磁波要从那个地方传达到地球需要两个小时零五分钟。”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五点二十七分观测到十三小时的空白的时候,实际上距离发生在柯伊伯带内围的变故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零五分,即变故的真实时间应该九月五日下午的三点二十二分。而伴随我们观测到星图跃进的同时,理论上在宇宙微波背景上也应该可以观测到神秘力量撕扯太阳系的强大扭力。”

“那么结果怎么样?”

高翔忍不住问道。

“结果……”李何文在这一刻神情迷茫。仿佛陷入到追忆当中,发生在那短短一天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刺激了。让他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惊心动魄。

“从发现宇宙星图里恒星跃动,到通过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确定临界边际,最终预测扭力传播到地球的时间,确定出真实变故的时间,我们国内几个具有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能力的机构全都调动了起来,让所有人员全部返回天文台,一起着手分析宇宙微波背景的数据。”

“据我所知国外的同行也接到了进行检测的命令。”

在这件事上,科学无国界,国家、种族。放眼在影响整个人类的命运进程中,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预测了可能发生的现象后,各国天文台互相联系,联合等待着它的出现。

九月五日晚上,各地天文台的监控室挤满了前来观测的专家学者。他们屏息凝神,静静注视着控制室内巨大的宽幅显示屏,上面显示着一条代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接收量的绿色平滑直线。

这是在倒放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记录数据。

理论上,这条绿色平滑直线就是过几年也不见得会有一丝一毫的波动。

然而就在五点二十七分那一刻,平滑的绿色直线就好像太阳初升的地平线。蓦然从中升起了一条红彤彤的,仿若太阳的上半缘一般的曲线,它越升越高,最终成为一条尖锐的波动山峰。

这条红色的波峰超越了理论上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的好几个数量级。它清晰的向人们展示,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