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2/4页)

下铺也好。”

老黄以为是店伙计,不以为然,店铺不比酒楼还提供食宿,如果要住的话,也是伙计们在店堂里搭板子睡觉,没有让东家另建睡觉地方的。

见他误会,顺子把主厨父女的事情说了。

老黄夸赞了几句四娘心肠好之类的话,重新看了图纸,摇头,“只能缩减桌椅。没有别的办法。其实。你可以让他们租房子住。”

租房子住,不仅李大叔要花费银子,就连她自己也要另找人守铺子。还不如让他们住到店里。

最后张四娘同意缩减桌椅。

开工的日子也是由老黄选了一个近期的黄道吉日,此前他招了一些人手。到了那天,便去镇上装修铺子去了。

随着秋收的到来,宋家人比往常又忙上许多。

张四娘除了去镇上时不时的看看铺子的装修情况,提点建议。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里帮着宋王氏干活儿。

由于顺子常年以做木匠活为生,家里的地并不多。

顺子爹腿瘸也做不了什么,几亩地主要都是由宋氏收的。顺子与张四娘来往于镇上村子,有空余时间才能过去帮忙。

宋家人过的日子忙碌又充实。隔岸的张家也是忙得热火朝天。

“还是准备些喜饼吧。”张老爷子与大房的两口子准备着喜宴的东西。

老爷子能开口做喜饼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何氏接过单子递给大郎。

张义忠说起贺礼的事情。“……里长送了二百文钱……大胖家是尺头、一担谷子……四娘。她……”

说到这儿,他停顿了下,看着张老爷子。

半晌,张老爷子装上烟袋。问道:“送的啥?”

张义忠缓和了口气,喜道:“喜铺盖,还有一对金叶子的耳环。”

这礼送的,怕是最厚的。

大房家的孩子都与四娘相处的好啊。冲是的大郎的面子。

张老爷子的目光落在大郎身上,不意发现,大郎有些慌乱地避开了他的目光。

微皱了眉,有些不快。

这孩子自从订亲后,不是已经都想开了嘛。

何氏见老爷子没说要退回四娘的礼,心里一松。笑道:“要我说,四娘这孩子最是仁义。上月宋氏二嫁,顾家要给她更名改姓的。她都没同意。说啥来着……对,那个生恩养恩的……爹,这孩子心里记挂着你呐。”

高崖村的合离媳妇。不到一年再嫁,这也算是大新闻了。

尤其两个村子只隔着一条河,啥事也瞒不住。

张四娘说了啥,顺子爹为何不快……

在宋氏喜宴的第二天,张老爷子就听到信儿。

说不感动,是假的。

当晚,夜深人静之时,他披着外衣,带着虎子再次来到太子河边的大石上远眺。

那茅草屋早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独门独院儿,隔着村道临近河岸的大片建筑是鸡场。

有了四娘,宋家的日子也开始好起来了。

他也再不用担心她吃的可好,睡得可好,冷了热了,遇到什么难处。

不用他担心了,他轻松了。但,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原来,多年来的那些个担心,牵绊,已经形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一个不为人知的,深埋在心底,甜蜜又痛苦的习惯。

唉,他幽幽地叹口气:海棠,我们都老了……用不了多久,我们都会各自埋在家族的坟地里。穴墓的另一边,也永远不会有你的位置。

想到那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张老爷子的心,狠狠地抽搐了下。

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泪水濡湿了他的眼睛。

“爹……”张义忠见老爷子的脸色不好,望着大郎怔怔的出神,唤了几声爹。

“啊!”张老爷子回过神,“你说啥?”

“我是说,大郎成婚,老二老三都能回来。到时,这住的地方怕是紧巴些。”

张老爷子听明白了话,眉毛一竖,“紧巴啥?老二他们回来,我就去你们屋子里睡,住大郎原先的榻上。他们总归要回去的,挤两三个晚上,也不算委屈他们。”

怕老爷子不肯住大房,才会有此一问的。见老爷子主动提及,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大房一家人回房,元娘去菜园子收菜准备晚饭。

“吓死我了,我还真怕你把那银子说出去呢。”何氏进屋就从缸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