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经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之后,彻底地崩溃,渐渐走向了衰亡,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东周。

东周时期,天下处于群龙无首的地步,周王室封的二百多个诸侯国逐渐开始发动战争,掠夺土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混战,天下的每一个区域逐渐突现出实力最强的诸侯,它们分别是:齐国(山东东部)、鲁国(山东西部)、宋国(河南东南部)、郑国(河南西部)、楚国(湖南湖北)、晋(山西)、秦(陕西中部)、吴国(江苏南部)、越国(浙江)。

整个天下出现诸侯各据一方的局面,各方的巨龙相互联合、争斗、撕杀,几十年来硝烟弥漫,始终也没有分出胜负,这场群龙之间的撕杀越演越烈。

在硝烟弥漫之中,没有人察觉到这样一个平常的年轻人已经出世,在史书上有记载关于这个人的痕迹的时候,他已经长大成人,并且仍在遭受着人生的惨淡。他的名字叫管仲,字仲,名夷吾。《史记》中记载:“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其他史料上面仍没有详细的出生说明,颍上在现在的安徽省。

据说,管仲的父亲壮年时从颍上到齐国国都做了大夫,管仲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了齐国,可惜,父亲在他幼年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对于管仲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接着,年少的他就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饥饿。

如果在太平盛世,做到知府这么大的官就能留下些家业,但是,在周王朝衰落的乱世,他的父亲没有给他留下他和母亲今后足以糊口的财产。

在《礼记•王制》中记载:“下大夫食72人。”也就是说一个官职为下大夫的人一个月拿的工资相当于72个人一个月花在吃饭上的钱的总和。这表明,即使在和平年代,管仲的父亲能拿到的工资,也是十分少的。后来管仲自己回忆起父亲死后的那些年,他几乎每年都要去做一些生意来维持母亲和他的温饱生计,可想他的父亲根本就没有留给他们多少遗产。

饥饿是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然后才是如何在坎坷的人生中稳固自己的地位,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他的抱负是中国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业,在没有任何范例的情况下,面对着春秋各国混战的试卷,他足足经过了70年的经营才挥写下这张为后人景仰和模仿的历史答卷。

平庸小贩

管仲的人生简历分成了四段,我们就从公元前725年到公元前698年这一页开始解读,看看埋藏在史料中关于他的那段早期模糊不清的历史之谜。

管仲年少的时候就满腹经纶,发表过一番旷世奇谈,但他的那些治国的理念对于当时喜欢用战争来说话的齐国国君齐僖公来说,只是一个穷书生在吹牛皮,根本是纸上谈兵。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说客相对于后期的战国也已经不少了,在各国诸侯眼里都是些想靠吹牛做大官的人,很少有诸侯或者政府高官会认同他们,于是,管仲也被一竿打倒,和他们归为一类。

无奈之下,管仲只好另谋出路,这位后来的“春秋第一相”便有了他最早的职业:逃兵和小贩。

或许在他逝世的时候,有的老人还记得他曾经只是一个小贩——碌碌无为、被人看不起的商人。

为了维持生计,照顾老母亲,管仲只好和他最好的朋友鲍叔牙合伙做些生意,一个旷世的奇才做了最卑贱的小贩,忙碌地穿梭在街巷。而在当时商人的眼里,管仲只是个很差劲的小贩,不会逃税,不会缺斤短两的手段,不会掺假,还满口仁义廉耻,连同行的小贩们都耻笑他。

在《史记》中,管仲曾经这样回忆他那段辛酸的往事:“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大意是说:我一开始很穷苦潦倒,曾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成的时候,我经常拿得多,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心,知道我是因为太穷才那样。我以前给鲍叔牙做事情,常常赔钱坏事,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我是没有等到时机。

早期的职业:小贩和逃兵(2)

做生意并没有使他成为当地的有钱人,只是刚刚够他和母亲生活花费,勉强维持着温饱。但这段艰难的行商贸易的经历却为他积累了宝贵的商业理论知识和经验,为后来他在齐国进行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这段不利的困顿也强烈地磨练着他的意志,有句很俗的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管仲当然不甘心就这么过着小贩的生涯,即便是发了财,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