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页)
没见面,此刻管仲突然出现,让鲍叔牙大为惊喜,正要问他从哪里来,又立刻意识到他应该是风尘仆仆地追赶他们而来的,去鲁国也不需要从这里经过,心里一沉,收起了好朋友见面时的笑容。管仲曾经教他为人臣要尽忠,在这种关键的时刻,他们只是政敌,只有君臣的大义在先,其他的以后再论,所以,他狠狠地瞪着管仲。
管仲见鲍叔牙一言不发,阴沉着脸,看来是意识到他的来意,就“呵呵”笑了两声,冲车上的公子小白作揖道:“公子这是要去哪里?”
小白回答:“回齐国,奔父丧。”
管仲就责备他:“古往今来的礼仪是长幼有序,公子既不是长子,何必那么着急,稍等几日进城也不迟。”稍等几日?姜小白心说那时候也不用进城了,但答不上管仲这番礼义的责问,只好看着自己的老师鲍叔牙。
鲍叔牙也是个很重视礼义的人,可是这种政治争斗的关键时候,礼义也只能暂且放在一边,自己也是答不上来管仲的这番话,只好怒斥管仲:“你我各为其主,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咱们各不相干。”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论断:非纠即白(2)
管仲心说好一个不相干,见鲍叔牙要强行前进,自己手下带的兵马也只有五十,对方的兵马却有几百,加上战车,这种形势之下,只能使诈射杀姜小白。
“罢了!”管仲拱手道别,转回马头,大家都以为他要走,就放松了警惕。谁知刚行出去没几步,乘众人不备,管仲拔箭拉弓射向公子小白的心脏部位,众人大惊,只见公子小白顿时口吐鲜血,失神倒下。
这一箭就算定了“非纠即白”的结论,管仲这么想。公子纠有福,管仲策马飞奔回到鲁国报信,一路上他欣喜若狂,作为政治争斗的当事人,自己做的假设,自己命了题,对于玩政治的人该是多么欢快、兴奋和舒畅。
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事件,后世没有人对这个经过表示怀疑!
据管仲自己后来回忆的那段话:“尝与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也。”说明那段时间他的运气实在是不佳,起码在齐桓公即位之前是这样,而齐桓公即位就是他人生大喜大悲的一个转折点。
后来,史书上说这一箭不偏不斜地射在了公子小白的带钩上,《左传》中没有只字描述这个过程,而《史记》有这样的记载:“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僖立之,是为桓公”。
当时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了自己的舌头,吐血失神,倒下装死来迷惑管仲,让公子纠那边以为自己已经死了,再没有什么障碍。或许这就是政治争斗中常见的不确定因素,连人死没死都很难保证。反过来说,管仲的这一箭成全了未来的齐桓公,也成全了自己,否则,没有未来的齐桓公,也就没有未来的春秋霸业,他的远大抱负恐怕未必能实现。
公子小白和鲍叔牙立刻换成便装,骑马走小道,以免被人发现他还没有死。这样一来,公子小白在暗,公子纠在明,而且,得知公子小白已死的消息,“鲁送纠者行益迟”,走了六天,直到临近齐国都城才吃了一惊。
先入为主
先说公子小白悄悄潜入城中,直接奔往威望极高的老臣高僖的府门,当初公子小白为什么能和公子纠一样第一时间得到齐国政乱的消息,正是缘于他以前的人缘。公子小白从小没有母亲,国人都很怜悯他,权臣高僖和他关系密切,后来他逃到莒国双方仍保持着沟通,当公孙无知被杀,高僖第一时间暗中派人给公子小白送信。
高僖原以为会发生一场“二公子争位”的大战,当公子小白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惊讶地感叹:“此乃天意!”听完小白一番惊险的讲述,高僖心中已有决定。这夜的星空如此浩渺,而齐国的大地上天意已定。
次日,高僖带着公子小白去朝中见齐国的官员,希望通过多数人拥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众人一开始犹豫不决,鲍叔牙便以公元前700年“宋庄公贪赂构兵”事件劝说大家:“如果公子纠做了国君,鲁国政府肯定会无休止地向国家索要报酬,齐国永远会受制于人,到时候,损失的是大家,是百姓的利益。我们立独立自主的国君,公子小白能先入城中,这也是一种天意的征兆。”众人心说有理,又见有高僖这样威望极高的老臣做保,基本上都投了公子小白的票。而其实,这是一场公子纠缺席的选举,只有一面之词,是很不公平的,但这就是政治,任何时候都不会给你公平的机会。
公元前695年,《左传》庄公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