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部分 (第2/4页)

'14'王朗之去长安也,朗司马杜洪据长安,自称晋征北将军、雍州刺史,以冯翊张琚为司马;关西夷、夏皆应之。苻健欲取之,恐洪知之,乃受赵官爵。以赵俱为河内太守,戍温;牛夷为安集将军,戍怀;治宫室于枋头,课民种麦,示无西意,有知而不种者,健杀之以徇。既而自称晋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以武威贾玄硕为左长史,洛阳梁安为右长史,段纯为左司马,辛牢为右司马,京兆王鱼、安定程肱、胡文等为军谘祭酒,悉众而西。以鱼遵为前锋,行至盟津,为浮梁以济。遣弟辅国将军雄帅众五千自潼关入,兄子扬武将军菁帅众七千自轵关入。临别,执菁手曰:“若事不捷,汝死河北,我死河南,不复相见。”既济,焚桥,自帅大众随雄而进。

'14'王朗离开长安的时候,他的司马杜洪占据了这里,自称为晋朝的征北将军、雍州刺史,任命冯翊人张琚为司马,关西的夷人、汉人全都响应他。苻健想要夺取长安,又怕杜洪知道,就接受了后赵国授予的官职爵位。他任命赵俱为河内太守,戍卫温县;任命牛夷为安集将军。戍卫怀县;在枋头修建了宫室,督促百姓种上麦子,以表示没有西进的意图。如果有知道底细而不愿种麦的人,苻健便将其斩杀示众。此后苻健自称晋朝的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任命武威人贾玄硕为左长史,洛阳人梁安为右长史,段纯为左司马,辛牢为右司马,京兆人王鱼、安定人程肱、胡文等为军谘祭酒,命令他们向西进发。他以鱼遵为前锋,当行进到盟津时,架设浮桥渡过了黄河。派遣弟弟辅国将军苻雄率领五千兵众从潼关进入,派遣哥哥的儿子杨武将军苻菁率领七千兵众从轵关进入。临别的时候,苻健拉着苻菁的手说:“如果事情不能成功,你死在黄河之北,我死在黄河以南,就不再见面了。”渡过黄河以后,烧毁了浮桥,苻健亲自率领大批兵众跟随着苻雄前进。

杜洪闻之,与健书,侮之。以张琚弟先为征虏将军,帅众万三千逆战于潼关之北。先兵大败,走还长安。洪悉如关中之众以拒健。洪弟郁劝洪迎健,洪不从;郁帅所部降于健。

杜洪听到消息以后,给苻健写了一封信,对他表示轻蔑。杜洪任命张琚的弟弟张先为征虏将军,率领兵众一万三千人在潼关以北迎战苻健。结果张先的兵众大败,逃回到长安。杜洪征召了关中的全部兵众以抵抗苻健。他的弟弟杜郁劝说他去迎接苻健,他没有听从。杜郁便率领他的部队投降苻健。

健遣苻雄徇渭北。氐酋毛受屯高陵,徐磋屯好,羌酋白犊屯黄白,众各数万,皆斩洪使,遣子降于健。苻菁、鱼遵所过城邑,无不降附。洪惧,固守长安。

苻健派苻雄带兵巡行渭水以北地区。当时,氐人首领毛受驻扎在高陵,徐磋驻扎地在,羌人首领白犊驻扎在黄白,各有兵众数万。他们全都杀死杜洪的使者,派儿子为代表去向苻健投降。苻菁、鱼遵所经过的城乡,也无不投降归附。杜洪十分害怕,固守长安。

'15'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会于昌城,将功邺。魏主闵自将击之,战于苍亭,贺度等大败,死者二万八千人,追斩靳豚于阴安,尽俘其众而归。闵戎卒三十余万,旌旗、钲鼓绵亘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也。

'15'张驾度、段勤、刘国、靳豚会师于昌城,准备进攻邺城。魏国主冉闵亲自统领军队反击,在苍亭交战,张贺度等大败,死亡二万八千人。冉闵追到阴安,杀了靳豚,将其兵众全部俘虏后返回。冉闵的士兵达三十多万,旌旗、战鼓绵延一百多里,就是石氏最兴盛的时候,也无法与之相比。

故晋散骑常侍陇西辛谧,有高名,历刘、石之世,征辟皆不就;闵备礼徵为太常。谧遗闵书,以为“物极则反,致至则危。君王功已成矣,宜因兹大捷,归身晋朝,必有由、夷之廉,享松、乔之寿矣。”因不食而卒。

过去晋朝的散骑常侍、陇西人辛谧,名声高尚,虽然经历了刘氏、石氏时代,征召授官全都不接受。冉闵以完备的礼遇征召他出任太常。辛谧致信冉闵,认为“物极必反,到了极点就危险了。如今君王大功已成,应该就此辉煌战果,归身于晋朝,必定会有许由、伯夷那样的正直名声,享受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天年高寿。”接着他便绝食而死。

'16'九月,燕王俊南徇冀州,取章武、河间。初,勃海贾坚,少尚气节,仕赵为殿中督。赵亡,坚弃魏主闵还乡里,拥部曲数千家。燕慕容评徇勃海,遣使招之,坚终不降;评与战,擒之。俊以评为章武太守,封裕为河间太守。俊与慕容恪皆爱贾坚之材,坚时年六十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