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部分 (第2/4页)

。但缺点也很明显,其一夏夜时间很短,初更天才放黑,四更天便将天亮,行军的时间将被大大的压缩,严重影响行军的速度。其二便是夜晚赶路视线受阻。而且此行必是多从偏僻之处行军,会加大大军行进的难度。两下里一综合,抵达救援的时间也将会大大的推延。

但即便弊端甚多,王源不得不这么做。行军难度加大,危险性加大倒也罢了,只希望颜真卿能坚持到自己抵达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白跑一趟。

王源甚至在军中找到了几百名原籍就是中原州府一带的士兵,让军中的参军司马等人陪着他们一起绘制沿途州府所辖的大致地形图以供参考。虽然这种地图的准确性不会很高,但王源要做的有备无患,准备充分。哪怕只是废纸一张,也好过需要时手足无措两眼抹黑,只要有一丁点的用处,王源都不嫌麻烦的命人去做。

对于王源积极的准备营救行动,很多将领们心中是存疑的。大帅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去营救颜真卿,在很多人看来绝对是不明智的举动。至于王源所说的那些必须救援的理由,众将不否认他说的有道理,但这般涉险,穿越数百里的险地去救援一座小小的城池,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王源也并不想太多的解释,有些事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便好,无需征求所有人的同意。王源也早已过了需要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那个阶段。而且王源所说的那些理由之中,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王源并没有告诉众人。

除了救颜真卿,王源此行的目的还希望能顺势从平原郡南下渡过黄河,沿途视察黄河沿岸的州府之地,给这些地方的官员带去朝廷的消息,给他们打气鼓劲。因为王源估计,叛军应该已经将目光瞄向了东南州府,很快他们就会因为西攻不利而往南攻击。此时自己沿着黄河沿岸的州府走一遭给他们提振士气,提醒他们加强城防是很有必要的。

王源最担心的情势便是,一旦叛军南攻,这些沿岸的州府会畏敌如虎,纷纷弃城或者投敌,那将是一场灾难。而黄河南岸的沿岸防线一失,南方大片膏腴之地便尽入叛军铁蹄之下,这是王源绝不想看到的。南方州府的大量资源落入安禄山之手,那将给他注入一针强心剂,平叛之路便又将漫漫无期。而朝廷的钱粮也将断绝,此消彼长,那会给安禄山续上一大波命。

而且,南方州府地域广大,若陷敌手,安禄山将有极大的回旋余地。即便反攻长安和洛阳得手之后,也未必能按照原先的设想将安禄山逼迫往北压缩在范阳一带,却极有可能逼着他们去往南方。到那时将是一盘乱局,平叛之事不知便真的不知何时能了结了。

当然,这是战略上的判断,并不能成为自己必须要营救颜真卿的理由。但与其花气力去解释,倒不如用些将领们都懂的理由去让他们理解,虽然那些理由同样未能说服他们。

王源并不在意身边的人能否明白自己的意图,事实上王源已经习惯了身边人不解的眼神,就像当年自己囤积粮食物资时,很多人都不明白王源为什么要花钱去囤积这些贱如草芥的粮草。甚至有人不厌其烦的劝说和反对过。王源当然也尝试做过些解释,但显然无法让所有人明白自己的想法。或者说王源无法解释的更透彻。久而久之王源要做什么事便去做,不理解的人便让他去不理解,不理解还反对阻挠的人王源便打一顿惩罚一顿了事。即便知道这样做会伤害身边的一些人,但王源也无力去跟他们一一的去交心解释清楚。这也给王源带来了不少的负面。评价。但随着王源一件件大事的成功,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少,即便是不理解王源的行为,他们也选择了按照王源的指示去做。

这或者被人称之为盲从,然而王源却很满意,因为他心里其实已经想明白了一件事:这年头不是你坦陈你仁慈你好说话便能大吃四方。恰恰相反,这是个人吃人的时代,你若被人觉得软弱好相与,便是你悲惨人生的开始。你很快就会被人骑在头上拉屎拉尿,这些人会把你践踏的体无完肤。

这年头需要的是果敢和决绝,甚至当个刚愎自用的独。夫。而恰恰这些看似不好的品质,却是你成功的基石。恰恰成为别人依附于你的理由。虽然这个道理看上去甚是奇葩,但事实就是如此,王源也对此很是无奈。王源也是个激进而功利的人,当摸清了这些适用于这年头的基本原则之后,王源便立刻照办,他可不会有半点的矫情和犹豫。

有意思的是,这几日丰王李珙一直缠着王源,希望能随王源一起去参加这次行动。但王源考虑到此行的危险,他不想路上多个累赘,于是拒绝了他数次。但李珙倒也持之以恒,被拒绝后毫不气馁,照样不断的跟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