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部分 (第2/4页)

的投石车,城墙上的防守便是个难题。少量的投石车可以硬着头皮硬抗,大不了死些士兵。但数量庞大的投石车会让城头成为地狱,根本无法站人,士兵的防守便成了个大问题。

当然,一般而言,面对这种情形会有一个办法解决,那便是城头上的士兵暂时撤离,待敌军真正攻城时才上城防守。然而此举很有风险,因为一旦上城的时间晚了的话,敌军便可以从容的架设云梯,甚至抢先爬上城墙。

一旦投石车开始投石,城墙内侧数十步外也是无法靠近的,因为这一片也是落石的区域。兵马必须再往后躲在较远的安全区域,但可别小看这短短的一段距离。一个敏捷的士兵从数十步外落石满地的地方冲到城墙下方,再沿着陡峭狭窄的上城阶梯爬上城墙,这当中耽搁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却足以让一名身手敏捷的敌兵抢先爬上城墙了。当年楚汉相争时的荥阳之战中便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因为守方上城墙的时间没有攻方上城迅速,本来守御的一方反而成了攻城的一方,而起是从城里往城外攻,简直是一件奇葩之事。

王源当然不想发生任何的差错,他要确保万无一失,既不能让士兵们在城头挨砸,也不能让士兵们退到数十步外耽搁守城时间,所以他想出了这种城下沿着城墙搭建斜屋顶的夯土矮房,用来藏兵的办法。说是房子,还不如说是狗窝要确切的多。为了能挨住城头滚落的石块,这些房子只能尽量的矮小。屋顶上的茅草和青竹起的便是缓冲作用,石头落在上面确保不会贯穿屋顶。王源所作的实验是极端的做法,事实上叛军不可能将磨盘大的石头投射上城。而且这些狗窝般的小土房贴着城墙内侧建造,大部分的石头其实也砸不到这些房子。

虽然这些小房子只能藏兵五六千人,无法让所有的士兵藏匿其中。但这五六千人能够迅速上城防守,便足以保证不会让敌军率先登上城墙。而大批的守军便可随后从容上城,完成守城的使命。有时候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三天时间,足够守军在城下造好这些火柴盒一般的小房子了。而此刻,满天的石块如雨,黄尘翻腾之中,这些小房子里,五千多神策军士兵正缩着身子躲在里边,听着头顶上的屋顶噼里啪啦的落石块,等待着上城的命令。

城外,投石车还在疯狂的朝着城头投射石弹轰炸。但是和开始时的猛烈密集相比,此时却变得越来越零落起来。

史思明皱眉大喝道:“怎么了?石弹准备不足么?怎地零零散散的,这可不成。”

负责投石的将领苦着脸回禀道:“禀报元帅,石弹充足,只是投石车扛不住了,已经散架了三百架了。”

史思明愕然,旋即意识到自己忽略了这个严重的问题,这些投石车虽然在短时间内便造了出来,但这种临时造出来的投石车太不牢固了。它们被要求快速的制作出来,目的也只是能将石块投射上城墙便可。

要投射石块上城墙简单的很,但要保持长时间多次的运作便显然达不到了。制作它们的木料都是山中砍伐下来的树木,各种木头都有,为了赶时间也无暇去挑挑拣拣,只要合用便可。很多树木看似粗壮其实木质很脆,有的树木被虫蛀过,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片虫蛀之处,在高强度的投射下也会很快便断裂倒塌。

在经过十几次的发射石块之后,数百架投石车开始散架倒塌,导致能发射的投石车越来越少,气势也越来越弱。

“史元帅,下令士兵攻城吧,否则一会儿损坏的投石车越多,反倒无法压制城头之敌了,反倒失去最佳攻城的机会了。”高秀岩提醒道。

“白白准备了那么多的石弹,没能把他们埋在城头,当真心里不舒坦。不过你说的对,即刻攻城吧。高老弟,看你的了。”史思明道。

高秀岩无声拱手,策马转身冲向前阵,口高声下令:“攻城开始。”

号角长鸣,鼓声咚咚。五万叛军踩着鼓点呐喊着冲向城下。投石车依旧朝城头砸着石弹,步兵在石弹的掩护下飞速朝城墙接近。十几辆冲车也快速朝城门口集结。几乎没有遭受任何的阻击,蜂拥而至的叛军士兵便冲到了城下百步之内。

与此同时,数百架投石车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停止了抛射。投石车的抛射没有准头,也没有特定的距离,他们的射程只是个大概的距离,石弹可能在方圆数十步之内抛洒,这对于进攻的士兵也是个威胁,所以一旦士兵们冲到前方,投石车便只能停止发射了。

但这也已经足够,不足百步的距离,步兵的冲锋只需几十息。而城头的守军在这短短几十息之内断然无法恢复过来。城下的守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