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不是吧?电话中是第一次,实际生活中却不只第一次了……呜哇!……呃……是我吗?”

是的,另一个世界的‘我’。

自从接到那通神秘电话之后,我就一直想打电话给自己。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那通电话是‘我’打来的。

可是自己打电话给自己,实在是不合常理。

所以那一定是幻想、幻觉、幻听——即使如此,当时的声音依然盘据脑海。

打量着自己的左手,仿佛又听见那句真实的警语。

转学之后不久,我以电话跟小紫取得联系。

后来因为时差的关系,改以写信的方式来联系(我的左手应该也有简讯功能,可惜我不会使用)。第一封信上以十分婉转的笔触表示接下来恐怕无法常常回信,毕竟才刚刚抵达一个陌生的地方,得先花上一点时间才能适应。

……也罢,这样子对小紫也好。心里面虽然寂寞,也只能忍着点了。

某天夜里,我闷闷不乐地打量自己的左手。

脑海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如果打电话给自己呢?

应该连络得到自己吧——没错,就是自己。

其实我并不是想跟‘那天晚上的那个人’通话,纯粹只是想透过话机听听自己的声音罢了。

或许听到自己的声音之后,就可以证明当时听到的声音并不是自己的。

如此一来就可以放心了。那通电话不是我自己听错了,就是讯号参杂的现象,所以我一定

要找到答案——一想到这里,我就忍不住想要立刻尝试。不过仔细一想,自己打电话自己应该ㄟ只会听到通话中的嘟嘟声,不过当时的我可没想那么多。

于是我拨打自己的电话号码。

“喂?小紫……不对,你是谁?……我吗?”

“……不会吧……?真的是我?”

我真的跟‘自己’说话。

即使再怎么难以置信,也不能否定确实发生的事实,因此这件事就跟我被大卸八块的事件

一样,没多久就被我接受了。

自从那天之后,我几乎每个晚上都会打电话给自己,或者是偶尔接到电话,不过却再也无

法联系上第一天晚上跟我通话的自己。严格说来,我从未跟相同的自己——这种说法有点奇

怪——通过两次电话。电话的另一头总是初次见面、拥有相同的‘知识’与‘经验’的自己,

不过彼此之间还是存在着些微的差异。例如今天跟我通话的‘我’跟其他的‘我’交谈的次

数,就比我还要多。当电话接通的那一瞬间,对方的资料就会自动融入脑中,因此我们不需要

交谈,就知道电话另一头的人是目己﹒同时对方的想法甚至准备表达的意思也会跟着传入脑中,就像是自己的想法一样。有时甚至不知道到底是哪一边的我在说话。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试着以言语进行沟通。

虽然在说话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对方的意思,不过为了避免混乱,基本—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还是保持这种不成文的默契。

一开始‘我们’虽然觉得怪怪的,习惯之后倒也成自然。

而且当我接受这个事实之后,电话另一头的人也自动变成‘接受一切的我’。看来应该是以‘现在’的我为基准。

所以我们很快地就接受这个事实,彼此展开交谈。

尤其是针对现在的状况。

现在跟我说话的‘我’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我想应该是这样吧。天条之前不是也说过吗?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我’。”

“或者是另一个可能性的‘我’。反正不是哥本哈根解释就是多世界解释,要不然就是飞行员解释吧。”

虽然我从未听过飞行员解释,不过当‘我’说出这个名词的时候,我也跟着理解了一

切——当然是‘我’的理解。

比我更用功的‘我’继续开口。

“不过连那些聪明的学者到现在都还找不到结论,我们这种凡夫俗子不懂也是正常的啦!所以啰,重点应该是在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才对。”

“关于这点,昨天跟我交谈的‘我’提出一个假设,认为原因应该是出在左手……呃,这是非科学家的‘我’所提出的假设,就姑且听之吧。根据哥本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