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2/4页)

贵,在尚未安排好其它用途的情况下不得浪费。

最近几日,他时常在码头上来回溜达,仔细观察水中的变化。以及思考如何利用好当前的资源。

众所周知。由于滥捕以及工业污染等缘故。我国近海区域的渔业资源濒临枯竭,导致大批渔民失业,卖掉船只转行。其中少部分胆子壮的,则冒着极大风险驾驶渔船前往他国海域偷捕,结果屡屡被抓被打被罚,闹得沸沸扬扬,进而引发外交纠纷。这些事情时常见诸报端以及电视新闻,甚至成为一项公众的耻辱。

但渔业资源枯竭并非代表澄海里已经没有鱼了,其实只是密度稀薄,形不成群体,不利于规模化捕捞而已。那些个体海钓爱好者们则不同,至今仍喜爱驾着小舟出海,享受辛劳之后寥寥收获的乐趣。

如今云沙岛海域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起来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水质的改善,将附近一带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鱼类吸引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天然小渔场。

至于它们将来会不会在这里交配产卵,繁衍生息,扩大种群的数量,尚不得而知。

但目前对于它们来说,这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十分乐观。移民的增多,很快就造成了食物的缺乏,饥饿之下,大鱼自然而然地开始捕食小鱼,哪怕是同类也毫不客气。

还有一些鱼,迫于腹中的压力,暂时游出新渔场的区域到外面去觅食,但吃饱后即快速返回,一副类似故土难离的模样。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附近海域活动的海豚乐球和蓝鲨大钻头也闻讯赶来,见到如此丰盛的猎物,不由心中大悦,随即冲入其中大快朵颐,充分享受食物链上端成员的特权和优越感。甚至相互之间也顾不上戒备了。

移民们见凶残的天敌来临,自然不肯束手待毙,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四散而逃,直至脱离新渔场。

但只要海豚及鲨鱼稍显懈怠,这些小家伙儿们又像着了魔一样窜回,由此循环往复。

江逸晨站在码头上,这些情况都尽收眼底。他思衬一阵之后,决定由人工投食,以缓解鱼群的饥饿状态。虽说这样做增加了一些成本,但将来肯定是值得的。

他安排老窦和喜子,在厨房制作适于中小型鱼类果腹的饵料。饵料以面粉和玉米面为主材,再配合其它辅料,用经稀释的空间白冰水糅合,上屉蒸熟后切碎块。基本上与特制小馒头的配方相似,只是体积要更小一些。

还有乐球与大钻头,也相应加大了喂食的频率,省得它俩贪得无厌地捕猎,以维护鱼群的规模数量。

这样一来,码头周边几乎成了一个没有拦网的天然半养殖池,但里面的鱼类仍属于野生鱼范畴,因为它们每天都要为了生存而拼搏,运动量是一点儿也不会少的,这与粼江海边那些渔村养殖池中的纯饲养鱼有着本质的区别。

江逸晨看着日渐增多的鱼类,感觉自己筹划已久的海鲜酒楼项目,条件似乎接近成熟了。

这个项目之所以迟迟没有开展,并非因为资金短缺,其实最大的阻碍就是食物原料来源的问题。

海鲜酒楼的思路与鼎香园、口福多明显不同,要么不做,要做就是高定位,大幅甩开其他同行竞争者。

而这样就不可能只靠特种调料等附加手段来做为支撑,食材原料的品质显然更为重要。

这就需要大量品质优秀的鲜活鱼虾贝类供应做为基础。而以前岛上只有几个小规模的滩涂养殖池,尽管里面的东西质地鲜美无比,但数量太少,别说酒楼,就连一个经营状况不错的海鲜餐厅也供应不了多久。

用这些原材料烹制高价菜品,走限量供应的路子当然也可以,但既然做为一个餐厅直至酒楼,里面显然不可能只卖高级货色。中档普及型的菜品才是主流。

而中档菜原材料的来源,基本只能去海鲜批发市场上采购,多为渔村专业户的人工养殖产品,在近海海水污染日趋严重,以及各类激素添加剂大行其道的今天,其出产品质可想而知。

当然,即便这种不咋地的鲜活鱼虾买来之后,用空间白绿冰稀释海水饲养上一段时间,便可以大幅提高其质地,对付一般消费者而言也足够。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在城里闹市区搞海水养殖麻烦不说,根子上也并不十分硬气。

至于那种进口的高档海鲜,采购价格昂贵,数量稀少,还不容易买到。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如今由于紫色冰连带天然小渔场的出现,再加上云沙岛远离大陆,其周边海水原本就还算不错的因素,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