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4页)

直接消失了。

夜晚的大街,充斥着食物的味道,老人家的摊位有着络绎不绝的食客,大多数是本地人,都在等老人给他们做灌饼。

“去去去,排队去。”老人家用本地语言道。

张枫看的出来老人是什么意思,摆了摆手,做手势道:“我只是看,只是看。”

老人瞪了一眼张枫,继续忙了起来,近距离观看老人制作的手法,让张枫不得不想起当时在顺德的一条巷子里面的一家老店观看店里的老师父做灌汤包时的场景。

都是那么手到擒来,没有丝毫犹豫,还能分心与他人聊天。

“等会就做一份海鲜灌汤包?”张枫打定了主意。

……

老人家打算收摊了,每天他就做一个小时,熄了三轮车的灯,示意不再营业,看了一眼张枫,以为张枫没钱,便道:“你不吃一个吗?我送你一个。”

张枫摇了摇头,没有说话,阿杜拉正好走了过来,脸上堆满了笑容,道:“父亲,你不是想要尝尝华夏的美食吗?这一位小兄弟很有信心做出让父亲你心动的美食。”

老人家愣了一下,怒道:“胡闹,美食没有岁月的积淀,怎么可能做出来,你看看这么大的年龄,居然还被骗!”

老人家说的在理,但是阿杜拉看了一眼一脸笃定的张枫,道:“父亲,我说咱们一起去华夏,你不去,现在我遇到了一个自信的华夏美食家,你不试试就否定人家?他只是吃了一口我做的点心,就尝出了那种味道,更重要的,是我走后,他没有多吃一口我做的东西!”

阿杜拉说着脖子都红了起来,似乎是在据理力争。

“好好好,若是他做不出让我心动的食物,那门技术我宁愿带进地下去!”老人家把三轮一扔,便向着酒店走了去。

阿杜拉却没有生气,转瞬脸上就挂上了慢慢的笑意,道:“小兄弟,我全压在你身上了,好好干,一定要让我父亲享受一下你们华夏的美食,让他知道外面还有许多可以媲美我们家族传承下来的美食。”

“嗯?好,我尽全力。”张枫应承了下来。

来到了酒店,阿杜拉直接告诉服务员关门不再营业,厨房也腾好了,等待张枫大显身手。

“你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阿杜拉道。

“嗯,大叔,不要忘记告诉您父亲,若是我做出的食物合他心意,他也要做出那种传说中的糕点。”

“当然!”阿杜拉比张枫还心急,他非常想要看他的父亲做一次那种传说中的至尊红茶糕。

张枫挽起衬衫的袖子,摆好了架势,把刀放在水龙头下面清洗了一番,看着框里还活蹦乱跳的大虾还有在一张一合的贝类,刀动了。

老人的眸子随着张枫的刀挥舞的速度变的越来越大,这不是他第一次见识到华夏的厨师演示刀工,但是却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炉火纯青的刀工。

阿杜拉也是满脸惊异,他没有想到年纪轻轻的张枫这手刀工简直是出神入化了,看着自己的父亲正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的心里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虽然他惦记老人家的秘技。

但是,阿杜拉心里也是一直想要帮助他的父亲完成体验华夏正宗美食心愿的。

咔嚓一声!

【看此章要流口水】更新一份我们大华夏各地特色菜品,仅以感谢大家的支持

中国的特色小吃历史悠久,风味各异,品种繁多。面点小吃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石代,当时已有石磨,可加工面粉,做成粉状食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油炸及蒸制的面点,如蜜饵、酏食、糁食等。此后,随着炊具和灶具的改进,中国面点小吃的原料、制法、品种日益丰富。出现许多大众化风味小吃。如北方的饺子、面条、拉面、煎饼、汤圆等;南方的烧麦、春卷、粽子、圆宵、油条等。此外,各地依其物产及民俗风情,又演化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这里介绍下105个城市的必吃菜。

【把咱们华夏的弯弯放前面,不介意吧?】

1。台北:鸳鸯火锅

很多香港艺人都为之疯狂,据闻郭富城在离开时就把火锅材料打包回去再过瘾。火锅最重要的是汤底,有多少店就有多少种汤底,但没有人知道汤底的材料和制作方法。跟吃川菜一样,火锅的麻辣程度是分等级的,鸳鸯火锅是一半辣一半不辣,任君选择。有别于其它火锅的是,材料里不可缺少的是鸭血,还有豆腐、牛肚、牛什、鸡肉等。价格丰俭由人,折合人民币100元到上千元。

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