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2/4页)

,从红尘到九天之上的机会一样突如其来。但是流放之前,他被宁晏囚禁了许久,慷慨赴难的心思做好了;登上皇位之前,他也曾仔细策划、运用手段,心里也算有数。说突然,只是相对于这般大事而言,心理准备还是不够。

但这一次,从九天之上跌落,才真正称得上突然。

仿佛一夜之间,济洲以北七郡二十三县,便冒出了不计其数的遗诏,合都是无法仿制的黄绢玉轴,全都是一模一样的景帝亲笔。

遗诏的内容各不相同,王庶拿出那一个,写着青瞳篡位,传位九皇子,命他带兵勤王救命。

旃西郡冒出来的一封,说的是晋王篡位,传位九皇子,命他勤王。

上阳郡冒出来的那一封遗诏,说的是现在还只有九岁的小二十七皇子苑罗罗谋逆篡位,同样是传位九皇子,要他救命。

其余各地诏书也基本如此,将苑室皇子皇女们和比较有势力的宗亲藩王都囊括了,甚至连已经嫁人的新城公主苑清婉也没有放过。只除了九皇子自己,别人都是谋逆,都已占据皇权,都对他十分不好,只有九皇子是传位对象,要这个儿子快来救他。

这种一个皇帝一生之中只能在登基祭天和死前留书才能用到两次的诏书,是高祖末年召来巧匠特别赶制的。染黄绢的染料掺入一种扈州特产的植物九花藤,国画颜料中的藤黄便是从特定的山藤中提取出的,有些微毒性,所以画国画里有一句话叫做“藤黄不入口,胭脂不上手”。而这种九藤提取的藤黄,不但颜色比一般的藤黄要深邃很多,毒性也大很多,让这黄绢不光颜色与众不同,还能防虫防蛀,不腐不坏。制作完这一批空白诏书以后,便将这种植物全部挖出根脉来烧光,让它彻底绝了种,以防后人仿制。

诏书用的玉轴虽然只是普通的昆仑青玉山料,但刻纹里填画的朱砂却是特殊材料所制,开始还没什么特殊,但随着时间推移,却可以渗进玉石。如今经过两百年岁月,朱砂的颜色已经渗透整条玉轴,水洗不落,刀刮不去,如同是从玉轴内部生出的红色飞龙一般,更不是临时可以做出来的。

这也是楚惜才、霍庆阳等人看到遗诏立即就知道是真的缘故,就是为这个原因,所以王庶拿出景帝遗诏的时候,给了那么多人一下子当头棒喝,却没有人敢说遗诏是假的。

既然他的遗诏不假,那么现在济州到处冒出来的遗诏就应该是假的,不知哪个不知死活的人开了这样的玩笑。新登基的显宗陛下最初听到第一封遗诏的时候龙颜大怒,吩咐彻查!然而彻查的结果居然表时这封遗诏是真的!

九皇子做了个所有政客面对不利于已的事物都会做的事——隐瞒。谁知一封遗诏还没有平息,第二三四五封便争先恐后地出现了。最后越来越多,无法隐瞒。

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东西虽然无法伪造,但它在库房之中的存量却比其余任何空白诏书都多。因为当日英雄暮年的高祖皇帝,吩咐朝中大臣监制此物时说过:“朕的子孙传承都用这种诏书昭告天地祖先,让朕也知道,朕的大苑一共能传承多少代!”

这里面就有一个微妙的暗示作用了,一个王朝能传承多少代,这是谁也说不清的问题,那监制大臣没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本事,怎么能知道大苑会传承多少代?这种诏书一个皇帝一生中要用两份,如果大苑能传承五十代皇帝,那么做一百个足够用了。五十代皇帝,如果不是每个人都太短命,也至少能传上千年了。

实际上,中原王朝还没有一个能传承上千年之久,按说做一百个都是多余。但是事实虽然如此,做的时候却不能真的只做一百个,否则就等于再说,他认为大苑最多传承五十代皇帝。这件事完全可以让他抄家灭族,那大臣担了这么个倒霉差事,有没有办法去和高祖说,只能闷头苦作,不管是做了一百个皇帝还是一千个皇帝,只要有具体数目,都是莫大隐患,所以他就一直做,玉石不够了就大量开采,只是不停不停地做下去。

直到高祖把他想起来,再一看,他做的诏书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了,几个屋子都堆不下,从上古三皇五帝之下都是大苑皇帝都已经够用了。

高祖连忙停止了这项浩大的工程,吩咐只留下一屋子。虽然他心中也明白一屋子肯定是用不完的,但是高祖也是人,他也希望大苑真的能像歌功颂德人说的那样千秋万代传承下去,至少为了讨个彩头,也不愿意留得太少了,于是就有了这么多诏书流传下来。

其余为了防止流入用心不轨之人手中,便分拆试用,明黄色布料不能流出宫外,便自己内部消化了。该做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