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2/4页)

离恨世界,心想空寂大师急着找自己何事之有?好像还挺重要。两年不见,不知老和尚怎样了?

雄伟的黄马寺座落在萱屿山顶,此山高千丈,山峰奇秀、云雾环绕,寺内建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药师殿、接引殿、毗卢阁、连云塔,共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众一千多人。

胡长生站在黄马寺上空,联想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一时颇有感触。是啊,山水相依,唯圣者仁智双全。高山胸怀博大,不仅容纳参天大树,也涵纳柔弱小草;它沉稳凝重,不仅容忍凶悍的怒吼,也呵护弱小的悲鸣。它高傲地挺立、谦卑地肃穆,不仅让流水变湖泊,也裂开自己的身躯,让飞流瀑布挂前川……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公子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胡长生放开六识寻找空寂大师,殿堂重重、楼阁错落,老方丈赫然坐在藏经楼内,正与一位沉稳的中年僧人谈经说法。他飞入藏经楼,见空寂大师仍然一袭白袍,大袖飘飘,满面红光,两条寿眉变黑了、变短了,脸上不再有皱纹,咦,难道和尚已经达到成果心境界?

空寂大师见胡公子突然出现,不禁喜出望外,连忙起身相见,双手合十道:“胡公子神仙人物,老纳朝思暮想,一直盼望瞻仰公子的风采呀。”

胡长生笑道:“大师勇猛精进,达到成果心境界,可喜可贺。”

空寂大师道:“公子,老纳为你介绍,这位是老纳的师弟,空凡。”

“贫僧空凡。”中年僧人起身施礼道:“见过胡公子。”

“墨先生?”胡长生这才注意到中年人,不禁目瞪口呆:“怎么……”

“贫僧空凡,公子一向可好?”

我靠,少来这一套,你可是我未来的岳父,怎么变得光秃秃的?剃尽三千烦恼丝,无牵无挂啦?如此怪模怪样儿,刁刁和蛮蛮会不会伤心?

胡长生瞪着曾经和蔼可亲的墨先生,心中充满了疑惑。他向空寂大师拱手道:“请大师见谅,我与墨先生久未谋面,有许多事必须弄清楚。”

空寂大师道:“公子不必客气,理该如此。”

胡长生伸手拉墨先生坐下,急切道:“墨先生,我想知道原因。”

空凡大师平静道:“胡公子,贫僧法号空凡,‘墨先生’一词切莫再提。正所谓世事纷繁、烦恼无尽,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过去贫僧一腔热血,想为国家和天下苍生效力,但是无人理解,我志难伸,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人应该感谢给自己逆境的众生,我佛自觉、觉他、觉行俱足圆满,具有大智、大悲、大能。故贫僧决心自强不息,自度度人。”

人应该感谢给自己逆境的众生。胡长生闻听此言,不禁怦然心动,佛教深具大智大悲,不过自己如何处置无尘和黄峰?还有墨先生……他奇(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怪道:“先生,你这位墨家领袖遁入空门,其他人怎么办?”

空凡大师道:“贫僧空凡,请胡公子放心,一切自有安排。”

原来墨家有弟子三百八十人,遍布全国,皆可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对巨子忠心耿耿、绝对服从,称得上是一个组织严明、战斗力极强的团体。为推行墨家主张,他们以身践义,纷纷去各地宣扬墨家学说,行侠仗义、兼济天下,成为儒学的主要反对派,然而屡受挫折。墨先生博学多才,研究各派精义,反复比对,认为佛法说理入微,丝丝入扣,普度众生,具有无上智慧,于是将巨子之位让给弟子公尚过,自己进入佛门,深入研究佛法,打算以此拯救芸芸众生。

胡长生见墨先生不肯细说原由,也不好深问,更没必要探究墨家的秘密。只是这个外来佛教真有这么好吗?哼,我看未必,不过和丐帮大同小异罢了,都是沿街乞讨化缘……他感慨道:“如此一来,可惜了墨先生的知识学问。”

空凡大师正色道:“公子差矣,知与识,学与问,都是众生对天地万物的看法?固有的未必正确,旧有的多有谬误。要知道烦恼本空,罪业无体,识心寂灭,无妄想处,是即正觉,即是佛道。欲证佛道必先大疑,而后大悟,若没有猜疑,无异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请问公子,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所以参禅不假外求,不受知识障碍。知识让人起分别心,容易迷失自我,甚至为邪知邪见所掌握,成为危害众生的工具。在老纳心中,花不一定是红的,柳不一定是绿的,正所谓‘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禅有时看似不合逻辑,但有更高远的境界;禅语听似不合情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