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之有主者,而决其心德之能全焉。(破题)

夫志士仁人皆有心定主而不惑于私者也,以是人而当死生之际,吾惟见其求无惭于心焉耳,而于吾身何恤乎?此夫子为天下之无志而不仁者慨也。(承题)

故言此而示之,若曰:天下之事变无常,而生死之所系甚大。固有临难苟免,而求生以害仁者焉;亦有见危授命,而杀身以成仁者焉,此正是非之所由决,而恒情之所易惑者也。吾其有取于志士仁人乎!(起讲)

夫所谓志士者,以身负纲常之重,而志虑之高洁,每思有以植天下之大闹;所谓仁人者,以身会天德之全,而心体之光明,必欲有以贞天下之大节。(起二股)

是二人者,固皆事变之所不能惊,而利害之所不能夺,其死与生,有不足累者也。(过接)

是以其祸患之方殷,固有可避难而求全者矣,然临难自免则能安其身,而不能安其心,是偷生者之为,而被有所不屑也;变故之偶值,固有可以侥幸而图存者矣,然存非顺事则吾生以全,而吾仁以丧,是悖德者之事,而彼有所不为也。(中二股)

彼之所为者惟以理,欲无并立之机,而致命遂志,以安天下之贞者,虽至死而靡憾;心迹无两全之势,而捐躯赴难,以善天下之道者,虽灭身而无悔。(后二股)

当国家倾覆之余,则致身以驯过涉之患者,其仁也而彼即趋之而不避,甘之而不辞焉,盖苟可以存吾心之公,将效死以为之,而存亡由之不计矣;

值颠沛流离之余,则舍身以贻没宁之休者,其仁也而彼即当之而不慑,视之而如归焉,盖苟可以全吾心之仁,将委身以从之,而死生由之勿恤矣。(束二股)

是其以吾心为重,而以吾身为轻,其慷慨激烈以为成仁之计者,固志士之勇为,而亦仁人之优为也。视诸逡巡畏缩,而苟全于一时者,诚何如哉?以存心为生,而以存身为累,其从容就义以明分义之公者,固仁人之所安,而亦志士之所决也,视诸回护隐伏,而觊觎于不死者,又何如哉?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收结)

他写完八股文,终于松了一口气。好啊,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自己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哈哈,圣朝历史上第一次文科取仕,第一名状元,非我莫属啦!

他交卷回家,没想到一路上被老百姓围得水泄不通,简直拥挤不动,所有人都呐喊着,高声询问:解元公考得怎么样?还有很多年轻人请他签名留念。

幸好胡管家率领两名家丁为三少爷奋勇开道,否则天黑也进不了家。

胡长生一边兴冲冲向前走,一边潇洒地挥手道:“谢谢乡亲们,我胡长生衷心感谢大家,请乡亲们放心,我一定会给你们带来惊喜的。”

顿时,老百姓欢呼起来,互相转告,一传十,十传百……总算对解元公放心了,他们又情绪激昂地围堵另外九名京城举子……

全家人都在紧张地等候胡长生吃饭,丰盛的宴席早已摆好。

“怎么样兄弟?”胡振天见面就问:“这回出汗多吗,考得不错吧?”

“二哥,放心吧。”胡长生豪气冲天道:“本科状元郎,己是你三弟囊中之物。”

“嗡”的一声,屋里气氛大变。胡宝良和东方公主喜笑颜开,太好啦,三儿这么有信心,肯定错不了。

胡振宇使劲搂着三弟,感慨道:“真羡慕你啊,年轻真好。”

众丫环崇拜英俊潇洒的三少爷,看他,就好像看天上的太阳,光彩照人呀。

胡宝良一边喝酒,一边道:“朝庭对这次大考相当重视,吏部拟录取三百名进士,分三甲逐一排定名次,最高一甲三名,由东方太子亲自审定状元、榜眼和探花。”

胡长生一听这话,脸色大变,酒也不喝了,饭也吃不下去了。

胡振天感觉有异,忙问:“小弟,怎么回事?不舒服吗?”

东方凤凰与胡宝良对视了一眼,都回过味来,心中暗自摇头。

胡振天恍然大悟,三弟的丑事听说过,正是东方太子……

全家人的情绪马上低落了。

果然,三天后吏部李尚书把考试结果上报皇太子,并将前三名的卷子呈上,拟议胡长生为状元,张君瑞为榜眼,陈世俊为探花。

东方玉轻轻敲了敲书案,沉吟道:“本王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胡长生,他是何许人也?”

李尚书恭敬道:“禀太子殿下,此人乃兵部尚书胡大人的三公子,也是殿下的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