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绩效考核比较弱,是吗?”齐奈问道。

“绩效考核还是好的,毕竟吸取了许多汉华的成熟经验,但培训就比较让人头疼了。”

“老板不重视?”

“至少以前是,但他现在有改观,这也是他提我的一个原因,但经费还是太少。”

“你们一年的培训经费大概多少?”

“也就是一百万。”

“那你们公司多少人呢?”

“不到三千吧。”

“三千人,培训经费才一百万?”齐奈瞪大眼睛,又善意地朝刘沛华笑笑,“真难为你了。”

5。三千人的公司,可能单纯吗

刘沛华无奈地耸耸肩,“这一百万还不光是花在培训上,还有一些相关的其他费用。”

齐奈点头,“那是肯定的,培训经费能有70%用到培训上就相当不错了。”

“所以,大部分业务培训我们就内部消化了。”

“你们有内训师队伍?”

“没有,都是请部门经理或业务骨干来讲。”

“那效果是会差些,外请呢,你们主要做哪方面的?”

“和大部分公司一样,向市场和销售倾斜,新员工的也做一些,因为费用有限,管理的培训基本上就没做。”

“所以,你们老板觉得现在内部管理问题很多?”

刘沛华笑了,“不光是老板,大家都这么觉得。齐总,你对中层管理的培训怎么看?”

“这个题目可有点儿大,首先得看你们老板以及你觉得现在中层的问题在哪,当然你们认为的也未必都是事实,得调研才行。”

“我们老板想让我把今年培训的精力主要放在中层上,解决一些管理问题。但管理技能的课程很难做得有针对性,做来做去无非就是通用的那些诸如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沟通、领导力之类的,关键是这次老板对培训的期望很大,我担心最后搞得还是很通用,效果肯定不会好。”

“你说的对,大拨轰效果肯定不会好。其实正因为管理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所以不论给哪个行业或哪个公司讲,课程都有许多共性。但通用类课程也是可以细化的,比如技术岗位的管理者和市场岗位的管理者,技能侧重就不一样。基本上技术管理岗肯定就是从技术做上来的,而市场就是从市场线做上来的,他们本身转型做管理时,因为以往的经验差别,欠缺的素质也是不一样的,像有一门《从技术到管理》的课程就是专门针对技术型管理者设计的。”

“是,我听说过类似的课。”

“再有,从课程选择上,同样是中层,部门总监和部门经理的侧重也不一样,得分类做,比如总监级可能更需要目标管理的培训,对于经理级,时间管理的课程会更有效。”

“对,是这样的。”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拿时间管理课程来说,技术岗位的时间管理和销售岗位的时间管理肯定不能一起讲,因为工作性质差别太大。”

刘沛华点头,“没错,案例就区别大了,如果摘共性的讲无非就是套些理论,和没培训一样。这前期调研就得做得很细了,最终效果好不好,主要看前期工作了。”

齐奈笑了,“对啊,要细化课程,前期调研太重要了,而且对讲师的配合度要求很高。”

刘沛华突然一转念,“齐总,你有没有兴趣试试我们这个项目?”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齐奈第一反应是他在拉陪标的,但又觉得不像,虽然不过十分钟的交流,她还是能感觉到刘沛华的坦诚,那她也坦诚相待吧。

“刘总,首先我特感谢你给我这个机会,我肯定是没问题,荣幸还来不及呢!但你知道我们一直做电力行业,没有你们的行业背景,我不知道你向公司推荐这样一家培训机构会不会对你有影响。”

刘沛华说道,“那倒不会,毕竟是管理技能的培训,再细化也是通用类的,熟悉行业背景不是必须的。”

齐奈笑了,“那我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

“那就年后吧。约个时间去我们公司谈谈。”

“没问题。”齐奈又问道,“如果成行的话,你们老板或主管副总能参与调研吗?”

“我们老板?我可以问问他,太细节的,他肯定没时间,但估计可以安排你们谈一次。毕竟是中层的培训,老板的想法非常重要,而且他现在很重视这个,也应该会想把把关。”

齐奈更踏实了,“那最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