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日本素来无干涉内政之意,但违背张作霖氏之方针,轻易与南方妥协时,其结果所造成之影响,日本不能漠不关心。

张学良向林久诉苦说:本人即使反对悬挂青天白日旗,也没有用。在今天的保安会上,军政要员们为了避免战祸,一致主张与国民政府妥协、服从三民主义、悬挂青天白日旗的方针。如果不接受他们的要求,本人将陷入异常困境,除下野别无他策。他进而提出,希望由日方出面,向南京方面提出不要急于统一东三省的要求。林久当即拒绝。

林久走后,张学良随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相关问题和对策,决定暂缓易帜。

20日,张学良发表就职通电,宣布了与张作霖时代作风有明显不同的五项施政纲领:

1。与南方息争,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2。东三省地界强邻,尤宜讲求外交亲睦。自今以后,当以最诚恳之态度与各国相周旋,摒除挑拨离间之阴谋,务达共存共荣之目的;

3。东三省为国防地带,整饬戍政,固职责所当然。……自今以后,当取精兵主义,力谋收缩;

4。厉行开源节流主义,实事求是,除一切苛捐杂税,以利民生。一面提倡实业,奖励生殖,其他如推广教育,整顿司法,凡百内政,均协助民政长官切实进行,俾民政早日观成,即政治改革,可期完善;

5。 国家大事……循序渐进……归于公决。

张学良当天又会见了新继任的关东军司令英太郎。两人在奉天城内满铁公署举行秘密会议。张学良表示说,“南北的气氛对自己不利,勉强行事越将陷入困境。”但鉴于日本政府的意愿,他决定更换与蒋介石谈判的代表,并将南北妥协的谈判推迟到他父亲的葬礼完毕之后再进行。

东三省原定的22日易帜行动取消了。在23、24日的保安委员会上,进一步决定与南方延期谈判。24日,张学良致电蒋介石,陈述因日本武力压迫不能立即易帜之苦衷。

25日,张学良派秘书王家桢将会议决定告知林久,并特别强调说:谈判中止与日方劝告无关,乃自然决定。26日,张学良通电“保境安民”。

中止南北和谈之举,遭到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声讨,抨击张学良的言论和反日情绪非常激烈。蒋介石也随即召见奉方代表,指出易帜应不受日本干预,三省既有诚意,不必通电公布保安制度。

日本外务省一些官员担心重蹈诱迫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时的狼狈,对军方和田中政府强行阻止中国南北和谈之举提出批评。其中,亚洲局长有田指出:

日本虽欲东三省分离,且以助长其趋势为得策,但绝无付出异常牺牲勉强向该方冒进之必要……日本如强制东三省自中国本部分离,中国自不待言,各外国亦必将以日本违反多次声明以及《九国公约》而进行非难。其后果极其严重,如此事态包藏日本之危机……今就东三省之分离问题……亦颇有认为此机一失解决无期竟思勉强行事之形势,此乃极为危险之事。今后极应以要求“二十一条”时之情况及其后果为前车之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三场奇怪的战争·三个狼狈的军阀(34)

外务省打算派有田赴南京与国民政府交涉满蒙悬案,但由于美国发表声明承认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权,这使得日方在此时提出特殊权利变得不合时宜,交涉计划搁浅。

导致有田之行搁浅的更重要原因,还是日本国内的侵华策略产生分歧。主张以强硬手段入侵中国的前奉天总领事吉田茂(战后曾任首相),向田中提出政策建议:

对满政策从来之病炉,其错误不在于政策之目标,而在于实行之方法。

对于推行以经营满蒙谋求稳定我国民生活之国策,不求之于发动本国之国力,而一味追求渺茫的中日亲善,结果使我国举国上下汲汲于逢迎中国,以致陷入自屈而不觉,徒使趋炎附势之中国人妄自骄傲。求得中国方面之善意固属当然,但须首先具有发动本国国力之决心方可。企图在别国扩展本国之国力,而对该国官民仅感之以善意,如此国策,未闻有成功之先例。在执行发展国力之国策时,纵为对方所不满,亦不应踌躇不前。

英人之印度政策,并不在于印度人之以善意欢迎;法人在阿尔及利亚,虽无人望但亦不放弃其国策;而美国人在中美洲则被视为蛇蝎。任何土人亦不可能箪食壶浆以迎侵略者。

惟独吾人之执行对华对满政策,却片面恐惧中国之排日感情,实难理解。既图对华对满之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