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 (第2/4页)

持续六年的兵祸到此结束。刀枪入库,百姓归田,所谓叛军不再整肃一人。平生第一次,他来到父亲坟前祭扫,在世蟒龙用一颗颤抖的心,颁书罪己诏。

是的,他错了,到今天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尽量去弥补,不管曾经那些人是不是真的会领情原谅他。厚待少昊,全地广建龙女祠,待斩殷氏一门出牢笼,树碑正名祭沧海……

*********

龙芊芊永远都不会忘记,当看到至亲平安归来,重逢时的悲喜交织。奉龙镖局的正堂里从此供起两块长生牌。

一块写:舍身殉道殷公沧海泽长;

一块写:大威天龙顾氏玉儿留香。

以龙四爷为首,人们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每日在长生牌前上一柱三拜香。

时间修复伤痛,西凉城再现往日繁华。只是城北旷野多了一道护城堤。当日七子挡洪水,赑屃投下的巨石成了那场灾难的见证与纪念,后世百姓津津乐道时,都称之为‘龙护堤’。

*********

在曾经恶战鬼门的地方,闸口再一次被改写地貌。宽阔河道中央,一块崖石巍峨耸立,高足百丈,清晰呈现出一柄利剑的形状。‘剑柄’连接两岸山,‘剑身’笔直插进河道,滔滔河水分从脚下绕行过。崖石上绿茵藤绕,每逢盛夏,都会开出一种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见不到的红艳花朵,不计其数铺满上下,远远望去,就像一柄利剑闪耀红光。

有人说,这就是舍身剑,矗立在此镇鬼门。因此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为舍身崖。

每年七月十五,西凉至亲都会齐聚舍身崖,这是他们穷尽今生都不会忘记的地方,因为,埋葬着不能忘记的人。焚香祭拜、洒泪思亲,人们也在含笑泪水中纷纷述说各自的生活。

战修罗三百人杰、八十一罗汉,成了普世天下的英雄,传古流芳。

丁毅从一个边疆地方官,摇身一变成股肱重臣,调任京师入朝纲;先锋营百余旧部祖荫风光,帝王更力邀猛将回朝,无奈佟信达、方天勇都再无意于官场,拒不受封。举家迁居西凉,追随大哥足迹竟也干起了镖师,从此逍遥布衣走昆仑。

淼翁带着侍童青儿重归紫蓬山;红尘仙则挥袖远去,从此更名‘半箫散人’。

龙安城内,从前供院所在的地方修起一座龙女祠,某天这里出现一位很特别的道姑,因为她很美,唇红齿白,肌滑脂嫩,不施粉黛已是少见的国色,若还俗足以堪称绝代佳人。龙安城里有不少人认出来,都说她是凤十三娘,道姑却不承认。她非常沉默,终日多一句无用的话也不说。洗尽铅华、心如死水,就用全部生命沉入经卷,诵经永不停息。身边同门都不理解,她几乎连觉都不睡,这样用功也未免太夸张了吧?道姑却说,她是在超度,偿还满身血债,需要超度的枉死冤魂实在太多,即便付尽余生,怕也不能赎尽。

*********

在与舍身崖遥遥相望的山颠,偶尔会出现皮皮的身影,依旧是不爱洗澡满身脏兮兮的邋遢男孩,坐望滔滔大河水,总会‘自言自语’的说话。其实,如果有人能开阴阳眼,就会看到站在他身边还有一个人。白衣银甲,周身弥散淡淡光晕,挺拔身姿尽有大将之风,而飘逸出尘的气质又宛如世外仙侠。

魂魄萦绕不散,殷沧海就在这里!他一直在看着。

看兰若麒麟一扫病弱,也终能远游闸口。一世莲花相伴,总算活出个长命百岁。寿终正寝、无疾而终;

看方天勇居然和俏丫头银杏凑成欢喜冤家,实在让人莞尔,暗想这两口子如果打起来,恐怕真是有热闹瞧;

所有人中,恐怕还要数少年水生来的最频繁。得意时、失意时,开心时、难过时,舍身崖俨然已成少年心灵的依靠,任凭岁月如何流转,总有诉不完的衷肠、说不完的话。

就在殷沧海眼目注视之下,承袭衣钵的孩子一点点长大,尽脱稚气、历世成人,娶妻、生子、床前尽孝为爹娘养老送终……每一件事他都要告诉最亲的哥,每次都不忘叮嘱:“哥,如果你和俺姐在一起,千万别忘了也告诉她……”

学武成痴,钻习剑术,昔日的少年黄水生,已经长成顶天立地男子汉,家学渊源乃至宝相花天授九剑式都尽由他流传世间,终成一代武学宗师,书就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传奇。

**********

岁月从指尖悄无声息的流过,世间的一切都在永不停息的轮回流转。正如曾经一首歌谣里吟唱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