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过陆相的林铣十郎大将,组成 军政府,军政府面临着军政矛盾和国内外各种危机,寿命更短仅仅3个月,于1937年5月 末宣布总辞职。

为平衡以天皇为中心,协调军部与官僚政党之间关系,6月4日,由日本贵族院议长 近卫文麿出马,组成新内阁。近卫文麿年仅45岁。被报纸和国民誉为“青年宰相”。近 卫是平安时代历任辅佐天皇大臣之职的五世家之首。从近卫文麿的祖先藤原镰足算起, 已是46代。作为日本最高的名门望族的近卫家,与皇室的密切关系已达一千数百年历史。 近卫和天皇就像是一对亲朋好友。表面上看,近卫对天皇甚至有些不礼貌,实际上这是 与天皇家世代亲密的表现。他的组阁当然有很高的权威性。

近卫于14岁时世袭公爵,后入京都大学就读。早年一直在西园寺公望公爵的扶持下 活动于政界。1933年任贵族院议长。他任宰相后,对军部的行动和对处理中日关系,态 度一直模糊,有人说他城府很深,也有人评价他犹柔寡断。他对自己的身体十分精心, 生怕患上什么病,就连生鱼片也得煮着吃。医生告诉他,每天照日光浴,从脚尖照起, 每天向上照两寸,他就忠实照办。

他和夫人在轻井泽落满火山灰的小路散步。近卫边走边说,照这样下去日本将灭亡, 应该决心舍命打开困难的局面,“为国家舍生命,万死不辞。”他精神抖擞地说。

忽然,天空响起了出乎意料的雷声,夫人回头一看,近卫竟躲到近处的一个大树洞 里,雷声过后,他才从树洞里出来。夫人讥笑他,“能万死不辞!被雷声吓得躲进树洞 里!”1937年在近卫首相任期内,日中全面开战。从开战起,他确信定将战败,可惜当 时他患有痔疮,不论去哪里,都要在屁股上垫一个充气的胶皮圈。所以,后来他亲近的 人遗感地说:“如果近卫公爵的痔疮不那么重,也许能避开这场战争。”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对中国是否发动全面战争,近卫犹豫了4天,终于同意军部的观点—— 膺惩暴戾的中国军队,向华北派遣3个师团的兵力。到战争后期,日本面临战败,近卫也 像中国军阀一样迷信起巫术。把巫婆请到宅邸,询问自己前程,卜测国家命运。并请巫 婆把先祖镰足公(藤原镰足)请来指点迷津。微胖的老妇人和中国的巫婆似是同出一辙, 是会鬼魂附体的。

老妇人身体开始颤动起来,接着全身大摇大晃,大睁双眼,连眨也不眨。突然,她 横躺在榻板上,一会儿又坐起来。接着,她闭上眼睛,老妇人举止稳重,说话变成了庄 重的男人的声音,并且在悠悠然地作着手势:“文麿,我是镰足,一晃1300年过去了…”

近卫两手着地,平伏在地上:“是,是…”

1937年新年伊始。也就是美国人说的“退潮”。除了田代司令官纠住建沧石铁路、 开龙烟铁矿、修塘沽码头以外,又在华北各地,首先在北平、天津周围大建兵营、飞机 场,以积极准备开战。在东京已经多次商讨过对华全面战争问题。那些少壮军人不断以 各种形式向政府、军部要求“对南京政府一击”,如:2月1日,海军军令部第三部在《综合情报》中要求对既定对华政策再作研究,准备 和战的两手。

3月上旬,日军参谋本部驻华武官喜多诚一少将,华北驻屯军参谋和知鹰二中佐,关 东军参谋大侨熊雄主张:“…对苏行动之前,首先对华一击,挫伤蒋政权的基础…”

5月下旬,来华北了解情况的井本熊男回国后向参谋本部汇报:“…大多数意见认 为,对中国打击一下,就能改变局势。”

6月5日,来中国东北、华北等地了解情况的陆军教育总监本部部长香月清司中将向 日本内阁和参谋本部报告说,“华北形势相当紧迫,因此,中国驻屯军增强兵力很有必 要。”

6月9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对新政府建议:“……

如我武力许可,则应首先对南京政府加以一击……“

与此同时,日方开始积极军事准备。

3月24日,70艘日本军舰开到青岛,进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登陆演习。

4月1日,日本海军派遣野村等人勘察塘沽港口形势。

4月2日,日本海军武官齐集天津,会商兴筑塘沽港口,以备开战后运送军队给养和 弹药。

4月,把国名改称“大日本帝国”,似乎是向国外宣言,若有反抗我国者,立即将其 击退!

5月4日,关东军司令官植田在承德召开军事会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