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里,将其略做整葺,居住了下来。

小孩子名叫冷星,出生后就由这位老人抚养。老人家挤羊奶,抹牛奶,小孩出奇健康的长大了,小身子骨甚是茁壮。长到这么大,啥病都没生过,活生生的像一头小牛犊子。

“星儿,去溪边提桶水来,我们做饭啦!〃

时已至晌午,是做饭的时候了。

老人很宠爱孙儿,但从不溺他,从小要求就严。在他三岁的时候,别的孩子走路都还有些摇摇晃晃,他便能帮爷爷做些事了:拾柴、用爷爷为他特制的小小桶提水、圈羊等。做得有模有样。

“好咯!”冷星提着一只堪比他大半个人高的大木桶,飞步朝小溪走去。

仔细看的话,有心人就会发现,小孩的步伐很沉稳,一点也没有普通小孩走步时的飘浮。

小溪边,涓涓细流吟唱着永不停息的歌匆匆远行。就在狭窄的溪道对岸,绿草掩映间,一股清泉汩汩而出。一根略显干枯陈旧的竹筒,约三尺来长,直架在泉口处。将泉水接引而出,叮叮咚咚的洒落

小孩挽起裤管,趟过浅浅的溪,将木桶丢在一边,狠狠地掬了一捧水,长饮了一口。然后满足的拍了拍小手,将小桶接上了。泉水清冽、冰凉,中间还夹杂着一丝山泉特有的甘甜。

“高山多好水!”这是山里人特有的享受。

水桶装满了,深吸了一口气,小孩倏地提起,步履沉稳的转身。一桶水足有四五十斤重,差不多比得上他的体重了。憋住一口气,小孩一步不停,踩着中规中矩的方步,仿佛尺子量过一样的精准,朝屋子方向走去。可能因为用力有些透支,脖子稍稍显得有些粗红。

“呵呵,不错,今天水桶装了九分满了。”爷爷满脸高兴的看着冷星稍有点粗红脖子,“你的力气又见增长了。”

冷星将水倒入缸里,轻轻的呼出一口气,脖子上的浅红悄然淡去,胸部稍稍有些起伏。

冷星知道,自己刚刚有些逞强,才使自己气息些许不均,甚至步伐都有失往日精准了。

爷爷教他负重走步行桩的功夫时,特别强调要谨记六字要诀:

走步要“沉、稳、准”

步要沉,腰如挺松,下身如磐;身要稳,力透足心,根扎大地;行要准,不偏不倚,重心中规。

气息要“匀﹑清、绵。”。

吐纳要匀,不疾不徐,四平八稳;呼吸要清,无浊气滞胸,无沉疴积肺;气息要绵,深呼远吸,绵密悠长。

只有行与气合,无丝无隙,负载百钧而气定神闲,才能练至行,重如山,轻如鸿;感,灵如猫,敏如弦走步行桩的至高境界。

走步行桩的要诀是“沉、稳、准”。初练时,是不断寻找一种感觉,一种平衡的感觉。

苦练不缀,一般人要三年两年功夫才能摸到门槛。入了门后就是火候的问题了。练至高深处,感觉就是自然而然随心所觉了。

步履之间,不差毫厘,那种奇妙的平衡不会轻易再被打破。一旦打破,那种玄玄感觉就会突然出现生疏,心境被震荡,需要一段时间重新温养。

这就好像一片树叶,受了一点挂伤,重新恢复它的原貌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但是,功夫未臻至化境时,这种感觉功力的日渐深厚却又是在不断的破而后立中缓缓成长的。

试想想,负重走步行桩,每次重量增加的时候,都会不同程度的打破那种微妙平衡。每一次打破后的恢复都会让这种感觉更加浑厚凝炼。

冷星虽然天赋异禀,可功力还远未到随心而感的境界。所以今天也不算犯忌。

但是这只能是“偶尔”,而且只能是在感觉自己似要突破时才能发生的“偶尔”。否则,那感觉是经不起那“偶尔”频频折腾的。

昨天,冷星便感觉到了自己的力量似乎有了突破的迹象,今天就多增了一分水。而平时有所突破时,他都只增加半分水。

这一切,当然都落在冷清老人的眼里。但他并没有疾言厉色责骂,只是轻轻地在语气中有所提醒。他知道,冷星对武学极为敏感,虽然小小年纪,但行事极有分寸,绝对不会乱来。

再说,练武之道,前人的经验固然可贵。但若后人只会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武术之道就会止步不前,逐渐走向没落。

冷清老人可不是什么老古董,冥顽不化之辈。

一缸水,没多久就被冷星挑满了。这对冷星来说不算什么,三岁的时候,挑水的任务就落到他身上了,只不过现在水桶的个子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