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2/4页)

主的吸引力更大些。至于说水土不服、生活习惯不一样之类的问题,朱棣根本不作任何考虑——他本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水土不服、生活最不习惯的人,怎么可能会产生多余的同情心去同情别人?

见说服了皇后,朱棣便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马骐表演的“说话”上。不以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去看,马骐表演的“说话”倒也确实挺有吸引力,朱棣的心神慢慢溶入了故

第二十三章 家园(上)

在接到征召令之前,周武的生活可以算得上是称心如意。

移民屯地广人稀,一开始,周武想尽了办法却连一亩地都没佃出去。

这也很正常,抵达目的地后,自费移民每户都免费获得了一百五十亩田。得到官府所颁发的地契时,好些移民当场便泪如雨下。在这些移民的家乡,拥有一百五十亩田便是实实在在的地主了,需要雇佣长短工或是将田地佃出去。移民们既然连自家的地都种不完,又怎么可能去佃别家的地附近不远处就是朵颜三卫的牧场。关内的牲畜较贵,但是在这一片地区,牲畜的价格却便宜得惊人。所以,周武便花了五百多贯钱一口气买了一公八母共九匹马、十二头牛、一百二十只羊外加三名牧奴——在蒙古部落,奴隶买卖是很正常的现象。

每次想起这笔买卖,周武都会忍不住咧开嘴傻笑。

完全移民的任务后,周武手头上还剩下将近八百贯现钱。辽东这鬼地方荒僻得要命,有钱都买不到东西。因此,听说有个隶属于朵颜三卫的游牧部落正在北边不远处放牧的消息后,他便毫不迟疑地带上刚认识的小猴子等人去那儿买牲畜。

周武确实是个傻大胆儿,话,竟然敢就这么傻愣愣地闯过去。幸好那个游牧部落的首领勉强听懂得官话,周武等人才没被当作奸细抓起来。误会解开之后,双方开始商谈买卖。

蒙古人更希望以物易物,许诺说,若周武能够带来粮食、布匹、茶叶、服饰、铁锅等各种生活物资,那便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换取更多的牲畜。可周武哪有这些东西啊?茶叶、铁器属于专卖物资,不经官府同意贩卖会掉脑袋的!贩卖粮食给已经臣服的朵颜三卫牧民倒是可以,但问题是周武自己都缺粮。他们刚刚移民到辽东,手头上除了种子粮和最基本的口粮之外。再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

不过幸好大明在辽东的开原、广宁两处开设了马市(注1),牧民可以在马市里使用大明宝钞购买货物,因此周武手头上地纸钞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当周武带着牲畜和牧奴回到领地后,消息慢慢传来,于是周围的邻居们纷纷前来打探消息。当他们听说买这些牲畜和三名牧奴居然只需要五百多贯时,一个个都羡慕得要命。附近的邻居比周武还穷,他们都只是恩骑尉,家底更薄。不过,秉承着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精神,邻居们便约起来凑了份子。然后一同去那个游牧部落购买牲畜。还没回来——这是从移民屯到那个部落所在地来回所需要消耗的时间。

第五天,其中一个邻居满脸沮丧的回来了。原来,回家的路上周武曾经到一个有邑贵族家中借宿过。因此,已经有其他人早已知道了能够以极便宜的价格买到牲畜的消息。结果,当邻居们赶到那个全部人口还不到两百人的小部落时,没等邻居们表达来意,部落首领就直接表示无法和他们进行交易。因为,部落里能够进行交易地牲畜早已被闻讯而来的有邑贵族买光弃。而是劝说蒙古人将剩下的牲畜买掉,然后拿着钱去其他部落买更多的牲畜。为了打动蒙古人,邻居们甚至表示愿意提高五成的购买价格。

听了这个价格,部落首领把嘴一撇,不屑地摇着头。

“朋友。昨天就有和你们一样地汉人把价格提高了一倍。但我同样拒绝了。我真地不能把剩下地牲畜卖掉。牲畜对于我们蒙古人来说就是部落地根本。万一别地部落不卖牲畜给我们。那我地部落就会消失掉。”

邻居们觉得这个首领固执得不可思议。但如果换位思考他们就能够理解了:蒙古人对牲畜地感情。正如他们对土地地感情一样。首领。邻居们磨破了嘴皮子也没办法。最后。邻居们只好派了一个代表回去通知各家。然后继续往北走。想要碰碰运气看能不能遇到别地部落。

第十天。风尘仆仆、垂头丧气地邻居们终于回来了。他们地身后确实跟着牲畜和牧奴。但数量比预计得要少得多。

一问才知道。他们确实遇到了别地部落。而且还是一个全族人口将近千人地大部落。然而可惜地是。他们遇到这个部落地时间太迟。之前早已有好几拔怀着同样目地地汉人抢先将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