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不过赵扬好歹有了自己的权利,也就不做声了。

~~~~~~~~~~~~~~

初回大汉 战乱前夕 第14章(。dushuhun。)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5:35 本章(。dushuhun。)字数:2138

本来赵扬没有好意思提到扩大城郭兵力,现在自己有了权利,也更好应对黄巾之乱了。

一番下来,最先做的肯定是征兵。将郡兵中的老弱替换掉,因为当兵好歹有饭吃,而且赵扬认为黄巾之乱临近对部队不能马虎,所以除了像普通兵之外,赵扬还允许每月多发一些口粮。

不管怎么样,现在许多人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竟然“踊跃”报名,赵扬随便向朝廷找了一个理由,硬是将郡城中的兵力扩大到了5000,现在还不太允许有可以支配的兵力,要不然都会被怀疑要谋反了,这些仅仅是守卫城池的兵,不过在现在用守城门的兵更合适。

另外,就是组织一些民兵演练了,说是民兵演练,实际上还是搞搞思想工作,万一自己让这些民兵都习武了,那张角登高一呼,自己脚下的黄巾还挺有组织有纪律,那赵扬还不晕死啊。找点口才好的,把农民叫在一块,告诉那些民众,朝廷还是朝廷,不要去相信张角他们。算是先将内部稳定下来。

忙完这些,也进入了金秋十月了,秋天本来就是一个干旱少雨的季节,十分适合疏通河道、修补城池、填平路面,赵扬当然是贯彻以工代赈的思想,所以开始修河道,修城池等等,这样赵扬的以工代赈的功效更显著。反正流民经过迁移,差的基本上都被淘汰了。现在一人干一天给谷半斛(音hu壶),也不过就是一人一天半的分量,在平时这简直比奴隶还要省钱。不过人要是饿极了,给一点东西也愿意拼命,简直是赚翻了。

结果还没有到十二月,基本上该干的如修河道等等基本上都干完了,让赵扬瞠目结舌。也开始下雪了,所以只好在城外加盖了许多棚户。

在冷兵器时代,远程武器很少,所以城墙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城墙也直接的限定城市范围,一旦脱离了城墙的守护,就很容易受到匪患和战乱的波及。所以并不像后世城墙外面也是房子,反正敌人要想攻击,从天上扔下几个炸弹就可以,但是在冷兵器时代,就很容易看出城墙的重要性。

虽然流民很多,城中容纳人口有限。不过马上就要黄巾爆发了,所以赵扬也取消了再建一座新城接纳流民的打算。

本来赵扬前世的时候也看过不少三国小说,小说中基本上都是依靠提高工匠商人地位,然后取得民众支持,挥挥手就有多少豪杰才能之士为主角打天下。

可是现在赵扬也只有苦笑的份儿了。

提高工匠地位,以前看的那些三国小说,***纯属于瞎放屁,第一,现在太守的权利很小,什么事情都要上报,根本没有自主权,第二,自古以来的阶层地位习惯,在现在,如果你敢声称去提高工匠地位,只怕那些士族立刻与你翻脸,想想蜀国怎么灭亡的,三国之中,基本上都是没有处理好和士族的关系导致灭亡的,而且现在朝中官员,士族弟子占据了大部分席位,恐怕提出之后,自己连一个太守的职位都保不住了吧……

以前那些三国小说中的套路,根本在古代行不通,只有赵扬在亲身经历后才体会的到,你以为古代人都是SB呀,哪里有那么好糊弄,智商也没见得有多高。要是一个民主,人民都为你冲锋,哪用得着后世的思想,后世民众地位增强,那个不是用血肉争取出来的?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在这个时代,平民阶层还没有什么力量与士族阶层抗争!士族阶层能够垄断一个国家的朝政,靠的就是阶级思想,只怕你的民主还没有说完,恐怕你的头也就不再身上了,现在可没有什么“以人为本”的思想,想杀你,不过就是皇上一句话!赵扬知道,随后的黄巾之乱,汉朝就是通过拉拢士族阶层为自己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汉朝起死回生的。由此可见,平民阶层想要和士族阶层抗争是不太好办的。

至于特种部队、重骑等等,赵扬本来也考虑想要训练过,但是根本不现实,你想想,古代打仗动辄几十万人,一个重骑兵的成本(包括盔甲、马匹、武器、训练成本等等)相当于3、4个普通骑兵,一个普通骑兵成本相当于几十个普通步兵,而且这样根本不算训练成本,步兵多好训练,只需要大概学习阵法等等,骑兵仅仅学习骑术就要3、4年。而且打仗的时候,马仅靠吃草根本不能补充体力消耗,所以马在战时每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