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2/4页)

直不信。

这时一看信了,侧面衣着远远看起来是年轻的,约摸和杜敬璋是一个年纪:“原来真挺年轻的,就是不憋点儿好,整天寻思着绑人玩儿,真不是个地道货。”

店家当然没听清姚海棠说什么,只见她往外看就笑道:“当年老六王爷是京中第一美男子,眼下小六王爷也不差,多少姑娘伸长脖子等着见识小六王爷的丰姿啊。”

怎么是叫小六王爷啊,而且店家的语气听着像是那小六王爷还挺亲善,绑她的那位可不是什么善主,要么不是同一个人,要么就是能装:“那四公子呢?”

包好了东西递给姚海棠,店家笑着说:“那哪能一样啊,小六王爷是人中俊彦,四公子乃天人之姿。”

如此看来,杜敬璋的人气还是更高一些,虽然也有人说他如妖似神,但到底大家还念他的好处,看来杜敬璋做人做得很圆滑啊六王爷的仪仗过后,姚海棠才拎了东西上街来,一溜到街尾姚海棠居然见着个老熟人——言行云。好在这会儿她抱着一堆东西,拿东西把脸遮了,当做没看见就过去了,只是言行云说的话她还是听见了的。

“四仪八方台要尽早修好,如果明年春汛时还不见好,到时候朝廷不压,官员不弹,民间也会起议论。”言行云冲身边两人这么说道。

另两人连连点头,其中一人说道:“只是坊里能试的都试过了,那位制乐器的西城又还不曾找着人,问到太平院那边去却又只字不言,我们也不能多问,毕竟那是太平院。”

另一人道:“言公子毕竟和乔院长熟悉一些,是不是能从乔院长那儿打听到一些消息?”

“这个啊……”言行云把尾音拖得长长的,但是话却没有说下去,其实他隐约能猜到西城是谁,但是有一些事他也猜测到了,而他和乔致安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件事的意见是一样的。

他不擅长于发现一切,但是他擅长于从别人的发现里来找到真相……()

54.立冬时

当言行云从一些很细微的事里发现真相时,真相就把他给劈得七零八落了,再一想杜敬璋那样……那样的一个人竟然和那么个小姑娘差点儿,差点儿就共结百年,言行云就觉得很难以想象。

从小言行云就和杜敬璋一块儿长大,一个是相府公子,一个是四公子,两人可谓是一时双壁。当时光渐渐让言行云长得温朗时,他才发现自己一直被杜敬璋引领着,甚至他的成长很多时候也是效仿于杜敬璋的。

从明白了这一点后,他开始追随于杜敬璋,不仅仅是因为杜敬璋所谋的很让他认同,更多的是因为这个人他已经追随惯了。追随杜敬璋,对于跟在他身边的人来说,通常是一件很容易慢慢演变成习惯的事。

“西城就不用找了,在云泾河我见过她,其人擅音律,制出乐器来也不过是无意之举,现在去问她器是什么,她可能也答不出来。”言行云这么冲他的属下说道。

只是他这话让姚海棠听得心惊肉跳,怎么人人都像是知道准确答案,却就是一句话不说,而且至今也不肯把那一年多发生的事告诉杜敬璋。她知道杜敬璋在查这一年多的事,但是她不能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肯说,这“大家”里甚至也包括了她自己。

抱着东西回了南隅,最终她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因为就算告诉他,他也还是杜敬璋,不是杜和。别人叙述中得来的不是记忆,只能是故事,所以我不愿意说。”

这只是属于她自己的答案,而别人……她是不知道的。

很多时候,很多决定不说正确与否,只能说合不合当下的环境与时机。不论是乔致安还是言行云,他们做事都有一套准则,但更多的人是没有准则、没有原则、没有底限,甚至是没有下限的,极端追逐利益的人通常没有道德可言。

黄昏时,太平里一扇朱漆大门缓缓迎着斜阳开启,从这扇门里光明正大走进去的,正是入京后前来应诏的六王爷。他和慧思公主既是堂兄妹也是表兄妹。

“王兄一路风尘土辛苦了。”慧思公主还是那般的娇艳,那艳色中带着些许妖娆之气,一行一动之间显得格外风姿诱人。

而六王爷似乎是视若无睹一般,恭敬地行了礼,漂亮的脸上露出十分灿烂的笑来:“皇妹还是风采依然,这些年在沉国难为皇妹了。”

这是很正常的亲戚间来往,甚至六王爷来前还特地去跟宫里的老太后说了,说是:“家母闻说臣入京,便让臣入京后去看慧思公主。”

六王爷的母亲和慧思公主的母亲是嫡亲的姐妹俩,所以这也名正言顺,老太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