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个,所以通缉令一贴,几乎人人都记得住。这天跑到*县就被守关的小兵给认出来了,交给了县太爷陈宫。曹操张嘴没一句真话:“我是做大生意的皇甫老板。你们抓错啦!”——人家小兵都能认得你曹操,未必派小兵张贴通缉令的老爷倒糊涂些?更何况曹操犯事之前官也不小,名声又大,陈宫当场看穿了他的把戏,只不过没有揭穿他;先送他进了牢房再说。

夜里,陈宫又派亲信把曹操提了出来,问清缘由,果然是个心怀天下的英雄。陈宫二话不说,当下摘了乌纱帽,跟随曹操去闯天涯。

一人一匹快马,跑了三天路,到了成皋。——这里得说一下,现在已经没有成皋这个地名了,古址在现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即郑州以西的荥阳再以西的汜水,而*在郑州以东,按曹操的逃跑路线,他还得朝东跑才能跑得到陈留,可是老罗却安排老曹东辕西辙,莫名其妙地跑向相反的方向,并不分青红皂白地杀了吕伯奢一家,你说他冤不冤哪?简直是千古奇案。——两个解释。一,老罗本来就不喜欢曹操,俗话说爱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同样,恨一个人也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所以老罗为了突出曹操奸诈小人的鲜明形象,无端地就给他栽了一个脏,反正曹操杀人也不只一次两次。二,老罗和我一样,命不好,没读几年书,特别是地理没学好,也没有行走过天下,就借光看过几回别人的简易地图,脑子好,记下了几个地名,临到写书的时候,乱了。所以,我也给老罗栽个赃,是他记错了地点,可能在开封或别的什么地方,反正他犯技术性错误也不是一处两处。

不管在哪儿吧,曹操有疑心病一事是翻不了案了,世人皆之,并有外号作证:奸雄。本来借宿到他爹义兄家,人家吕伯奢表现蛮亲热的,可热情过了头,跑屋子里头和家人嘀咕了半天,叫他们准备杀猪,又自己跑出去打好酒。曹陈俩人干坐了半天,饭没端出来,却听到了霍霍地磨刀声。——惊弓之鸟哪经得了这个?偷偷一听,“缚而杀之,何如?”——曹操肯定了自己的判断:一个出去报信了,剩下的在家里动手。二话不说,冲进去就噼呖咔嚓砍死了八个。再搜搜有没有漏网的,却看见了一头被绑着的猪。陈宫有些埋怨,可人死不能复生,后悔也没有用了,赶紧逃吧。空着肚子又趁黑跑了。

跑到半道,碰见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还拎着新鲜果蔬哪!——这礼数太过了,所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更何况乱世之中;多年未见的非血缘关系;更得敬而远之才对。曹操本来和伯奢招呼一声继续开溜了,可溜了几步又勒马回来,追上伯奢就是一刀,砍死在毛驴下。——前几遍看这一段的时候,每每咬牙切齿,觉得曹操太狠毒。多看了几遍,想通了:人终有一死,不过轻重之说。更何况这吕伯奢要是回了家,看到一家老小没一个活的,他的命运也只有三种可能:一,悲愤过度,抑郁而终。二,疯掉。三,从一个老好人一下子变成一个比曹操更坏的人,走向另一个极端。

早死不如赖活着,长痛不如短痛,曹操在这一点上比任何人都想得开。成大事者需拿得起,也放得下。只是这家伙放下的,往往是别人的命。

陈宫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曹操这个名人当即吟诵了一句后来流传千古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被后世很多孙子辈当成了致命的人生格言。

但我对这一段插曲还是心存疑虑:如果曹操没有容人之量,那后来他身边怎能聚集那么多的能人?而且他并没有杀陈宫灭口,明知他对自己已经有了意见,却到了旅店倒头就睡。

辗转反侧的陈宫睡不着,他觉得自己已经看穿了曹操的本质,提了刀就要为民除害。

。 想看书来

第14节 雄英荟萃开大会

陈宫当然没有杀曹操,杀了老罗也没得扯。陈宫不想做象曹操一样的反复小人,离了他回了自己的老家。

曹操一觉醒来,不见了陈宫,更加快了逃跑的速度,没几天就到了陈留,找到了逃难到此的曹操他爹。在这里,曹操拉了一个大赞助商——卫弘,“其家巨富”。所以曹操现在需要做的,只是一个名义而已,于是发了“矫诏”。——古时候,发矫诏有善意和恶意两种。为做好事,拿皇帝出来吓吓人,可以,但事办成了,没功没赏;要是借皇帝的名义谋财害命,那没得说,脑袋保不保得住就看事犯的轻重了。

这里,曹操的矫诏只为“忠义”,所以没多久,各路诸侯纷纷赶到。文官武将,应有尽有。其中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孙坚等等。

其中公孙瓒曾是刘备的老同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