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形象上的不同,以及强、老等概念、形象上的区别。智慧的人因为清楚自身本性,所以会“修养和神”,“保精守神”,是为“智者有余”。而无智的人则不清楚自身本性,情绪不调,不“保精守神”,耗损自己的精神和精气,所以“愚者不足”。《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技)巧出焉。”肾主宰人在动作或工作时的负荷能力,使人的动作精巧灵敏。肾藏精,肾开窍于耳。所以,“智者有余”;精神和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身体轻盈强健,老年人仍然强壮,壮年人更加强壮。因此,圣人淡泊名利而思想恬淡,身心(乐于)合于自己善良的本性和宇宙虚无大道,所以能够长寿。

所以,作为老年人应该成为这样的智者而长寿。

那么智慧是如何产生的呢?《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道生智,玄生神。”大意是说,可见智慧因“道”产生,“道”在宇宙为五运阴阳之本体,在人则体现为人事妙用。所以,应该仔细体悟五运阴阳到底是什么。关于这个,《中医文化随笔43·两一》和《中医文化随笔23·五行》可供参考。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大意是说,智慧的人养生,他会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顺四时,会适应气候;二要稳定情绪和心态,随遇而安;三要中道行事,调整好阴阳的尺度,刚不怒伤心肝,柔不忧虑伤脾肺肾。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大意是说,作为脏腑之主的心脏如果仍然能够作主,那么十二脏腑就安稳,以此养生就会延年益寿,反之就会减损自己的寿命,十二脏腑也不安稳。所以,作为老年人仍然需要动脑思考,仍然需要加强学习,生机应该继续向上,特别是主动控制自己的内心世界,稳定情绪,去除习气。这样身体才能真正健康。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气主生发,所以,老年人应该心态继续保持年轻,这才是“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老年人要遵循“德全不危”的信条,这样才会使自己的心态向善向上而充满勃勃生机。

2006年12月4日于北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70·志向

中医文化随笔70·志向

关于志向,中医论述的比较多些。

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呢?《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为万民副。”大意是说,圣人所具有的各种技术和能力,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其所遵循的意志,是有一定的原则的。那么是什么原则呢?“为万民副”,服务、辅佐万民的意思。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精神要保持生机向上,意志才能正常。树立远大而高尚的理想,是保持精神昂扬向上的方法之一。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狂言者是失志。”所以,树立了远大而高尚的理想必须要脚踏实地去实践、去履行诺言,不要只是“狂言”,因为狂言失志。

那么,如何脚踏实地去实践、去履行诺言呢?《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我们应该效法天德,光大而显明;利益他人而“藏德不止”。

更具体一些的“效法天德”的方法是什么呢?《黄帝内经灵枢·师传》:“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大意是说,无论是管理社会还是管理自己,管理此还是彼,管理大还是小,管理国家还是家庭,没有靠硬性管理而能够真正治理好的,只有顺着对方的意图引导对方才能治理成功。所谓顺,也不仅仅是阴阳、脉络气机要和顺,对于百姓、人民,也要顺从他们的意志,受到他们的欢迎,进而引导他们。这就是说,要随顺对方,保持和谐,进而逐渐引导对方向上、向善。

要努力实现自己高尚的志向,还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意志。《黄帝内经灵枢·本藏》:“志意者,所以御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