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3/4页)

摸着还不到两岁的小丫头圆乎乎的小脸蛋实在可爱,忍不住招手唤她过来,抱起来亲了一口。那小女娃也是不怕生的,搂着冯虞脖子在他脸上也结结实实来了一下。

第三十三章 吃饱了撑的

不知怎么的,走在这再寻常不过的小村里,冯虞的心情却是出奇的好,或许是心无旁骛,不必为俗世所累。村民们又是如此的淳朴好客,少了许多功利算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这等心境了。

再走了一会儿,看着离石家不远了,冯虞停住脚步,问郑荣:“明日就要成亲了,该备下的东西都得了吗?”

那郑荣一愣。“乡下人办喜事,也没什么太多讲究,不过是弄些个酒菜,请村里人大吃一顿,再放些炮仗热闹一阵。红纸、盖头、喜烛什么的家中早已备下了。厨子是乡里请的,倒也不花什么钱,回头两副猪下水一斤面就成。只是还有些酒菜需小的下午出去采买,不好多陪冯爷了。”

“这个倒无妨,明日是大事,自去忙你的就是。”想了想,冯虞从怀中掏出一个十两银锭。“方才说了,这趟过来便要与你撑场面的,这点银钱拿去,弄些个好酒好菜。不够再开口。”

冯虞这举动把郑三着实吓了一跳,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似的。“不敢,不敢。怎么能让恩公再使银子,冯爷能来,便是最大的脸面了。”

“拿了。既然是撑脸面,自然要做足了。有剩下的,便累积点身家。虽说是倒插门,日后你在家中也好说话不是?”

“那个,可是,怎的也用不了这许多啊,够小的一家过三五年了。”

“呵呵,那便多弄些山里海里的好菜色,第一便是要鲜的。我家中便是做吃食生意的,口味养刁了,呵呵。”

郑荣推却不过,接过银子,喃喃的不知说什么好了……

石家办喜事,冯虞前头说要帮忙,可石家哪敢真劳动这几位贵客的大驾。再说了,村里民风淳朴,一家有事各户是必定来帮忙的,人手自然也不缺。于是,整个下午,冯虞这拨人只能抄着手无所事事,站一边看着。实在是穷极无聊,几个人溜到村外遛马、钓鱼、捉蛐蛐、掏鸟蛋,说起来还真是多年不曾跟野小子似的这么玩儿了。

到了黄昏时分,一个个野得够了,勾肩搭背嘻嘻哈哈地回了石家。晚饭已经是张罗好了,大桶的蒸饭,炒春笋,红菇炖麂肉,清炒南瓜秧,跳鱼穿豆腐、红烧青蛙、滑蛏汤、鱼炝,还有两个叫不上名的野菜。另外还有一大盘孙展一路鼓吹的江口特产——炒兴化粉。石家闺女也羞答答坐在下手陪着。据石老伯说,今日这一桌可全是她的手笔。看他面有得色的模样,只怕是难得逮着这么个机会能狠狠显摆一回。按城里头规矩,定下婚期后,待婚男女便是不能再见面的,只是偏僻农家没那么多讲究,要不郑荣只能是搬土地庙住了。

六个人玩了一下午,这会儿胃肠早已空了,加上山野人家,手艺虽不比城里大厨精致,难得的却是原汁原味,一时间是火力全开,个个吃得头都不抬了。尤其是那盘兴化粉,才上桌转眼就空了,石老伯一家还奇怪呢,就这玩意儿,不值几个钱的,怎么比那些个大鱼大肉还畅销呢?说实话,这炒粉也就那个味儿,不过拌上蒜头酱,吃起来确实是香。

这一顿饭,六人如风卷残云一般将满桌饭菜扫荡一空。吃完之后,一摸肚皮,才发觉不对。原本农家待客,口味还在其次,讲的就是个量足,越是贵客量越足。今日石家备的饭菜,按着常理少说够十来号人吃喝。今日席上除了冯虞这六位,也就是石家父女三人再搭上一郑荣。石家看这帮人吃相如狼似虎,还没敢放开来吃,这一除一扣,可想而知六个人这一餐塞了多少下去。再加上米粉又不易消化,一时堵得几人龇牙咧嘴。尤其是那孙展,多日未吃着家乡饭,下嘴尤其狠,这会子已是直不起腰了。

石家看了不禁好笑,郑荣和那闺女忙起身弄些酸的,一个个灌了消食。冯虞还算塞得少的,撑着腰尴尬一笑:“如此鲜嫩的菜食,府城里可是不多。老伯,你这丫头可是好手艺啊。”

石老伯看这几位吃得如此卖力,撑得如此难受,自觉得很有脸面,嘴上却还是要客气一番的。“哪里,都是山野粗食,公子爷不嫌弃就好。几位坐一阵消消食,过一炷香功夫再起身走动走动,夜里再喝点土茶,明日保准没事了。”

冯虞几人知道这顿饭塞得过了,实在有些丢人,哪里还等什么一炷香,觉着稍舒坦点了,托词困乏一个个便相互搀了起身开溜……

晚上几个人又灌了些土茶汤,到了第二天一早果然是胃爽肠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