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2/4页)

就是到了宰相的位置,行使的权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李序然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旨意里这么说,他是高升了。但是,朝廷这次派的是兵部侍郎书,而且马上就给他安排了新的职务,要是这样说的话,他现在就不是元帅了,也就是他现在就没有权力再调动这里的兵马了。

根据旨意,三十万大军,十五万留在北沙,其中的十万就在泉州府驻扎,很明显就是针对摩萨国的,至于那五万自护队的队员,李序然便将他们调回了南江和北江省。

另外还有一道圣旨,是关于新组建的北沙省,即主要官员的任命:现在北沙正式被更名为北沙省,新的北沙省对各府县进行了新的调整,现在成了十个府,由一驰任巡抚,尘远为提督将军。

这个结果终于下来了,对于李序然来说,这比他这个大学士更重要,因为,北沙省,包括南江省、北江省,这是他多年经营的地方,说句大一点的话,这三个省,李序然这三个字,比皇上都好使,这对于他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权力,也是他的基础。

这不是官职和权力能衡量的。

其实,朝廷也有朝廷的考虑,北沙是李序然一手打下来的,这里的官也好,兵也好,民也罢,他们更多是认可李序然。现在北沙的民心还不是很稳,同时又有北边的摩萨国的隐患,所以,必须要留下几个能非常熟悉北沙军政情况,同时又要在北征中有较高威望的人,另外还有和李序然又较近的接触,这样一来,北沙的军民从感情上更容易接受,而具备这个条件的自然是一直负责北沙省民政钱粮的布政使一驰和负责北征大军先锋和协助调动兵马的将领尘远是最合适不过了。

此外,陈虎当初归降的时候就说过,他不会离开北沙,而且必须是武官,为此李序然在第二次的折子里专门写到过,现在,关于陈虎的任命也出来了,他被任命为北沙的总兵,但令从一品衔。看来,朝廷确实懂得安抚的策略和需要。

就这样,李序然就要回京了,朝廷给的时间很紧,他知道班师回朝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一旦主帅有什么疑惑,就会令朝廷生疑,那样的话,事情就复杂了。

第二天走的时候,大军里将士的心绪立刻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要回京的将士自然是欢欣鼓舞,他们可以回去领赏,可以回去和妻儿老小团聚,自然是在高兴不过了。

而剩下的这些人依旧要呆在这里,他们虽然不用再打仗了,但还是要身在异乡,这种感觉和他们的预期差的很远,所以,他们自然有不少情绪,但是,朝廷自然也会考虑到这一点,所以,给他们每人赏了不少银子,同时,根据李序然的建议和安排,他的家人也可以来北沙,所需的路途和安家用度均由朝廷安排。

这样一来,他们的情绪才得到安抚,走的时候,根据尘远的密报,军中所有的将士要为李序然送行,这一点令李序然很感动,也很害怕,这里毕竟不是当年的太仓县,万人送行完全可以把他送上断头台,李序然的权力和威望已经很大了,现在必须要低调。

就这样,李序然等于是半秘密的离开了北沙,就像是梦盈当初离开他的时候,此刻他现在的心情是非常的复杂,但他必须要克制,因为这是在和朝廷打交道,稍微有不慎,就会性命全无。

在路上,崔大人向李序然说道了当下的时局,一直以来,李序然都没有留意这些事情,他以为自己会在地方大员的位置坐到头,朝中个事情似乎和自己还很远,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必须要了解其中的奥秘了。

现在的清朝还没到内忧外患的时候,不过其中的弊端和隐患也是很明显的了。

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教会,李序然知道这是各地反抗的迹象,而之后的历史中会出现太平天国运动,会出现鸦片战争,以及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按个时候就是真正的内忧外患的了。

而李序然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危难来之前,实现他的另外一个计划,一个最重要的计划。

“中堂大人,当下的朝中,做官是很难的,”崔大人向李序然靠了靠,继续说道:“不过,像中堂大人这样文韬武略的大功臣还是会好一点,以后,还要靠大人多多提携啊”。

从路上的交谈中,李序然能感觉到,这个崔大人似乎官做的很不顺心,虽是兵部侍郎,似乎好像没有什么实权似的,听他的意思兵部尚书和左侍郎把他这个右侍郎给架空了,这一点李序然虽然不知道具体过程,但是他能理解这种处境。

说起来,这个兵部侍郎还是和李序然有点渊源,当时,杨峰在做兵部尚书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