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页)

飞向目标,弹体接触目标后又是一声爆炸后的巨响,这个声音尽管很大,但距离射手有个几百米所以是耳朵可以接受的声响,对在战场上被火箭筒命中的敌坦克或者火力点里的人来说,这第二声巨响恐怕就是他们这辈子听到的最大动静了。

再说发射的破甲弹,很多作家们还有硬充内行的所谓砖家们都大呼特呼什么爆炸,什么巨烈的火光冲天。爆炸确实不假,但火光不冲天,那玩艺设计的好狠,打到目标表面形成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迅速将目标外部装甲燃烧成一个只有大拇指粗的窟窿,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就从那个窟窿进入坦克等装甲目标内,将里边的乘员和仪器全部烧死烧坏,目标外型还能保持完好,不仔细看都不知道里边的人死了,坦克爆废了。

简单说说此种武器的弱点,就是火箭弹“迎风偏”,风大的时候难以命中目标,需要事先判断风的方向和风速,然后根据风向风速向相反方向调整修正瞄准点。

第十章 一炮成名

本班一哥们儿刘立军的卵子并不大,洗澡时大家争相检阅过,比鹌鹑蛋小好几圈,甚至比林小天的那两个黑啦吧叽的球状物还小。不过人家刘大卵子外号得的讲究,是教员造势帮忙做的广告,一下让刘大卵子声名远扬。

说来话长,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大二以后发生的事。因为此人也爱白话,更爱与人争辩,所谓的抬杠子之类,没什么实质性内容,动辙吵吵八火,大发劂词,尽放一些漫无边迹的空炮,“卵子长卵子短的”挂在嘴边,诸如“卵子上串绳扯*蛋”等等,因而人送外号“刘大卵子”。

刘立军起初的外号只在班内使用,并无太大名气。平时都是跟我们几个“白话蛋”一起探讨闲事,什么高跟鞋是中国人发明的,清朝宫女们穿的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高跟鞋;什么喇叭裤也是中国人发明的,敦煌壁画上的飞天仙女们穿的就是标准的现代喇叭裤,外型绝对一致,只是选用布料不同而已等等。

这小子好象很有民族自豪感,什么事都愿意扯到咱们的古老发明,除了没把网络说成是咱们鱼民发明的以外,其他大部分科技成果都让他在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那找到了出处。

按说我们两想法差不多,可都爱抬杠子的破嘴让咱们意见从来就没统一过,于是彼此都在找各种机会打击对方的嚣张气焰。

“弟兄们,我又发现一个最新号外,西方的火箭是我们中国最先发明的,那帮外国孙子已经承认了,是从我们老祖宗‘带响的弓箭’中得到启发,虽然依据的是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其实跟咱们‘二踢脚’双响炮一个道理没啥两样。。。。。。”

刘大卵子刚一报出号外,就遭到我的迎头痛击。

“你还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你放屁也有反作用力,怎么没给你崩天上去?火箭的原理让俺说最简单,就是放屁原理,扯上‘二踢脚’双响炮,你费不费劲?”其实我的观点和他一模一样,之所以反驳,就是为了抬杠子,没有其他想法。

“穆童,请你不要张口屁屁的,那东西不该从嘴里往外冒,哥们儿不指望一屁上天,你小子还能一屁把地崩个坑?”

“把地崩个坑那是地雷,不是你‘刘大卵子’,别长两个黑卵子籽就他妈四处乱转悠,冒充地雷。”

我们的争论最后总是进入人身攻击,相当于没屁捅嗓门子,闲的实在没事干。

没过几天正好赶上炮兵课,咱们步兵专业重点学习营属炮兵连装备的“八二迫击炮”、“八二无座力炮”以及“一00迫击炮”。火炮的发射与后座就是地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也可以说成是我和刘大卵子白话的“屁崩原理”。

刘大卵子突然来了精神,他的“大卵子”外号也就在那会儿推向全队,一度冲出大队走向全院,可谓一炮走红。这厮成天捧着各种炮兵资料翻看,貌似对炮兵很有研究,这点大家都很清楚,我也不敢跟他过于较真,确实没他懂行。

“迫击炮,瞎胡闹,打不响,往外倒”第一次听这经典的顺口溜还是从刘立军那张破嘴里倒出来的。

火炮被斯大林尊为“战争之神”,在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有目共睹,所带来的震撼无与伦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火炮造成的伤亡超过战场全部伤亡的60%,是不折不扣的“头号杀手”,“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其中迫击炮作为各种大口径火炮的“小老弟”一直被不懂行的*们所轻视,如刘大卵子所说的“瞎胡闹”之类,纯属无稽之谈。多种数据证明,几次大的战争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火炮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