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页)

奇怪了!”刘少奇沉吟道,“会门武装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我看这样吧,你先回去详细了解一下情况,我立即向中央汇报。我们的方针应当是能不动武,就不动武!”

“一动武,势必伤害群众。”黄克诚点点头随着答道。

两人握手告别。黄克诚顾不上劳累,又踏上了归程。

回到驻地,黄克诚协助战区农运委员会很快查出了红枪会破坏交通的真相,使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不久,黄克诚升任三十六军二师四团政治指导员。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时候,国民政府内部危机四伏。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终于暴露出其假革命真反共的狰狞面目。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

5月21日,驻守长沙的许克祥独立团发动叛变,捣毁省总工会等革命组织和机关,释放被关押的全部土豪劣绅,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横遭捕杀。

中华大地风云突变,东南各省鬼蜮横行。

已经迁都武汉的国民政府正面临严重危机。6月10日,汪精卫集团与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密谋“分共”。远在河南前线的黄克诚虽然不了解后方一系列事件的详情,但是在震惊与愤慨之余,也隐约嗅出了不祥的气息。

部队中共产党员纷纷离去,连党员会也没人开了;听说长沙发生了许克祥叛变,有一万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被杀,唐生智口头上声称惩办许克祥,但一直未有动作……

黄克诚不禁有些迷茫,自己应该何去何从?留下来会不会出问题?即使离开,又该到哪里去?党组织又迟迟不见来人与他联系。左思右想之后,黄克诚决定请几天假,到武汉找上级党组织请示。

这时,武汉空气异常紧张。

黄克诚来到武汉,找到了第二师政治部主任曹壮父,请求指示。

曹壮父问明了黄克诚在团里的各项情况后,认为黄克诚一时还没有什么危险,便要他先回去,三个月内,一定派人与他联系。

黄克诚奉命返回驻地。

恰在此时,一封家书传来,令黄克诚陷入悲伤中。原来,他的好友黄庭芳被反动派杀害了!黄庭芳是他学生时代的好友。想当年,两人筹组“永兴旅衡学友互助社”,一同寻找共产党,一同加入党组织,后来一同进入中央政治讲习班。如今,故人逝去,心痛不已。

形势在不断恶化。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疯狂叫嚣“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南国天昏地暗,血雨腥风。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黄克诚对于唐生智的旧军队完全失去了信心。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黄克诚望眼欲穿,党组织仍然没有派人与他联系。

黄克诚真有些担心失掉党组织关系了。10月的武汉,雾霭低垂。

街上行人稀少,军警荷枪实弹,来回走动。整个武汉已经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黄克诚离开部队,来到武汉,已经有许多天了。寻找党组织,是他再返武汉的惟一目的。

这些天来,他不顾危险,天天在街上“闲逛”,希望碰上熟识的党员同志,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好在他身着唐生智部队的军装,不致引起敌人的注意。

共产党员被杀、脱党的消息天天出现在大小报纸上,但黄克诚丝毫不为所动。

在一个雾气弥漫的傍晚,他又来到街上,四处“闲逛”。当他走到江汉关附近时,迎头而来的一个过路人引起了他的注意,此人似曾相识!

突然,一道灵光闪过,他记起来了,此人叫何家兴,是四川人,留法勤工俭学时加入共产党,后来他还去莫斯科学习过。黄克诚按捺不住心中的惊喜,紧走几步,一把拉住了那人的衣袖:“家兴兄!”那人先是一惊,猛抬头,认出了黄克诚。但是,他稍犹疑片刻,一言未发。

黄克诚知道,他对自己有所顾虑,非常时期嘛。于是,黄克诚悄声道:“我是专为找党组织而来武汉的,你知道不知道党组织的下落?”

黄克诚开门见山。

何家兴听完,下意识地往四周看了看,发现没有人注意他俩。他顺手从身上掏出个小本子,撕下一页,匆忙抽笔写了一行字,然后迅速塞到黄克诚手里,一扭头走开了。黄克诚趁四下无人,展开纸条一看,上面写有一个地址。黄克诚明白,这是接头地点。

第二天,黄克诚赶往纸条上写的那个地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