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 (第2/4页)

将所以也不加计较。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老温也是一个惜才之人,这李满海这么威猛不拉拢实在是可惜。再加上他心里清楚自己儿子的德性,没一个能征善战的人辅助的话温宝根本带不了禁军,所以老温最中意的人选自然是李满海。

若不是因为爱惜贤才良将,老温大可派人把他杀了再做一个战死的军报即可,也不必在这时候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来找李满海说话。

“哎,是温某的过错。”温迟良叹了口大气,一脸愧疚的说:“李将军的委屈温某心里清楚,这时您肯定在心里把温某骂了个狗血淋头,是也,该骂,该骂,只要李将军心里痛快的话尽管破口大骂,温某保证不还口半句。”“师大人严重了,末将可没那个胆子。”李满海的语气稍微好了一些。尽管他心里清楚老温这是客气话,但老温把姿态摆得这么低还是叫他受宠若惊。李满海也不是那种一根筋的楞头青,这份功劳拱手他人心里不爽是不假,但他身在京城那么久自然也知道朝堂上的黑暗。

第626章 有强权,没公理(下)

风风光的拿着起王的脑袋上金殿无论如何都会升官发财,这战建功立业的机会可以说是百年难得一遇。毕竟禁军驻扎京城除了天下大乱外少有打仗的机会,哪怕是地方上有些战事也是其他各路大军的事,身在禁军想靠着一身本事升迁本就不是易的事。

所以京城的禁军仕途缓慢,太平盛世以后这支号称最精锐的军队也开始鱼龙混杂,像关武那样靠关系混进来的酒囊饭袋也是不少,在金钱开路的京城里只有这一类身家丰厚的人才能从底层爬起来。

二者,起王可是曾经咆哮西北打得草原各部闻风丧胆的武王,他的人头份量之重谁不垂涎,可以说开朝百年来还没皇室之人造反过,所以这份功劳可以说是开朝以后第一桩,绝对的前无古人。

李满海自然纳闷无比,这种盖世奇功拱手送人心里肯定不甘,毕竟这一颗人头意味着升官发财仕途平步青云不说,更可以名满天下光宗耀祖。

李满海不傻,知道得罪老温的话难免会风波平息之后被他算计。这颗脑袋自己可以强硬的不交,只是这样的话后果十分的严重,哪怕是自己风光一时也逃不过老温秋后算帐的那一天。

李满海只是个副统,在满地官帽晃的京城可以说是不入流的角色,没有任何的靠山也没半点的倚仗,这样的他又怎么敢去忤逆权势滔天的温迟良,更何况若是温迟良一心打压的话他李满海也讨不了好。

所以李满海只能咽下这口气,交出人头买了自己一个平安,至于其他的他也无暇多想。

起王的人头交换而来的是刘品阳和其他十多位衙司的人头,在往常的话这份功劳已经足够让他欣喜不已,官升一品绝对没问题。但现在他李满海只有一肚子的苦水,毕竟谁碰上这种以权欺人的事都是无可奈何。

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补偿他,老温妙笔生花,亲自秉笔将李满海夸得天兵下凡一样,在一份军报中占据的篇幅只比他儿子少了那么一点点,这多多少少也有拉拢他的意思。

“李将军果然刚正不阿。”温迟良见他油盐不进,忍不住冷哼了一声:“只是这京城是个大染缸,李将军这功劳看似是盖世奇功,飞黄腾达平步青云是顺理成章之事,只是将军可知有无福消受此一说。”

“末将失礼了。”见老温面色不善李满海也不敢再摆脸色了。

“将军须有自知。”温迟良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一副语重心长的口吻说:“起王的人头确实是不世奇功,只是将军身在禁军那么久了难道还不知道京城何等的黑暗么。提着他的人头上金殿是威风八面,圣上赏罚分明自然会给将军一个锦绣前程,只是不知道将军觉得自己消受得了么?”

“愿听大人教诲。”李满海微微一楞,再次抱拳时语气已经变得是谦逊无比。

“禁军,哼。”温迟良冷笑了一声,满面鄙夷的说:“将军从军多年,该知道大华军队中恐怕就数禁军最是肮脏,没银子没靠山只能任上官欺压。将军总不会以为光一颗起王的人头就能让你平步青云吧,恐怕挺多就让将军爬到一个统领之位而已,不管谁掌权以后少不了有眼红的时候,到时候因为这份功劳李将军声名大盛之下也会惹来他人所忌,势必有得不尝失之时。”

“温大人,所言极是。”李满海满面的错愕,没想到一直以文官自居混迹朝堂的温迟良对于禁军中的猫腻了解得那么清楚。

“到时候这颗人头嘛,恐怕就变成了将军的累赘了。”温迟良满面阴森的说:“将军功成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