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2/4页)

纳兰德信认为;以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代工生意必将不会成为一个正常企业成长的最佳选择。而做自己的品牌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考虑分析之后;纳兰德信就联系赵子明共同出资收购台湾的笔记本代工公司;并且借此骨架开发自己地品牌。而产品的主要市场;则是针对例如内地、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

而产品路线自然是走廉价实用型。

赵子明从儿子那里也清楚的知道;似乎这个行业的潜力很大。因此就同意共同出资;以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出资收购一家比较不错地笔记本代工公司。另外投资在内地兴建新的工厂。

当然。由于台湾对部分高新技术和产业地限制。有很多产品元件;是不可以在内地生产的。

这样一来就加大了产品成本;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有技术;总是可以把元件生产也转移去内地的。因此;新成立的;明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在两岸正式挂牌成立。而生产线也不需要多加改动。只要换个品牌;就可以重新生产。

如此一来;明德笔记本;就这样走进了内地市场。

总的来说;企业在内地的发展速度。是未来年代的人所不可以想象的。几乎可以看见的都能成为赚钱的门路。每一样产品都可以赚取极大的价值。

和改革开放初时不同;那个时期内地没有“市场”。没有买方市场;同样也没有卖方市场。但是一经开放之后;大量的需求使得所有的商品都成了“急需物资”。

赵文凯的记忆中;就常想起小时候街道的大妈大婶成天的从广播里听到酱油、米醋、豆油;等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各种产品“调整价格”或者是“供求失衡”等相关的消息。然后就看各家各户;在家里囤积大量的没有实际用处的商品。

回忆下那个年代的事情;现在觉得好笑;实际上;这也是市场经济成型前的必然过程。毕竟市场对当时的人而言;太陌生了。

可是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国内的“传统商品”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却不能满足当时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随着台湾和香港;甚至是外国企业的进入;外界的新型产品就蜂拥进入内地市场。

而在这个时期;也是个体经营者积累原始资金的最佳时期。随着后来的逐渐扩大和开放进出口限制;这部分人也慢慢成为了大企业的老总;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地企业家。

外资商家同样的把手里“不值钱”的“淘汰商品”一股脑的以超出实际价值几倍的价钱全部“倾销”到了内地市场。

举个例子。以通讯市场而言;当国外正在使用数字信号的通讯工具的时候;这些商家卖给内地的永远都是淘汰了两三代地仓库旧货。比如说模拟信号的通讯设备。

可是当这边模拟信号线路还未架设完毕;商家才把数字信号产品再卖一遍。形成了内地的资金重复“投资”形成了大量地资产外流和浪费。

这也是为什么在九十年代会同时出现两种通讯模式的原因。而原本低廉的通讯费用;也因为“弥补”投资损失的原因;而把损失成本转嫁给使用用户。也形成了内地的产品差异化。模拟信号地产品相对便宜;但是依旧超出国外标准;而数字信号产品相比之下。就可以用“天价”来形容了。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在九十年代中期;外国个人电脑配置已经开始普及使用586机型产品的时候。国内产品中;486个人电脑就已经算是顶级配置。而且还是属于“奢侈品”范畴。

这样一来;明德出产的笔记本的相对“低廉价格”就形成了竞争优势。因此很快的就打开了内地个人电脑的市场。

相对配置而言;在同等配置地产品中;明德的产品价格整整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一成到两成。在九十年代。除了“水货”以外;这可能是一个极大的“卖点”了。

赵子明不会知道自己的一时决定;会使得自己成为台湾笔记本品牌制造商的领头羊。也不会想到后来“明德”地品牌在世界范围内会有怎样的成绩。

这一切还都只是开始。

《Sweetheart》在海外销售一个月后;正式进入内地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另外华夏科技与微软合作的视窗系统;功能完善超出同期视窗95的操作系统也正式步入投放市场的阶段。如果不是微软拥有视窗系统地专利权。以华夏科技的技术能力;早就把这个未来地软件巨头抛到一边去了。

如果在内地的计算机普及完善;或者是硬件技术跟得上世界前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