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也没有。尚冰就愈发有点不踏实了。作为一名记者,尚冰心里十分清楚,如果没有人注意你的稿子,那你就很危险了。尚冰就向同一个办公室的杨大姐请教,这到底是怎么了?杨大姐跟她很知心,告诉她,是她写的稿子太家常了,太普通了,没有什么独家的东西,她写的那些事,网上和其他媒体上都能看到,有的比她写的还详细,还权威,谁还会留心她的报道呢?现在的读者胃口可刁着呢!末了杨大姐说,新闻靠的是跑,不是坐在屋里打打电话上上网就能搞出好报道的,你不能老坐在屋子里,得勤出去跑跑,外边的新鲜事多着呢!
杨大姐的一席话给尚冰敲响了警钟。新闻是跑出来的,这个道理她知道。近一段时间她之所以跑得少了,全是让安北区法院那个小法官给害的,整天神不守舍的,哪里还有精力和心情去跑新闻呢?尚冰原本还以为网络能把所有信息一网打尽,坐在办公室里仗着自己的一副好脑子也能加工出好东西来,看来是不可能的,做新闻,是偷不得懒的。
尚冰在心里把自己这种不好的精神状态,都归罪于安北区法院青年法官郑平,觉得是他让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了,他应该为此负责。尚冰赌气地拿起了电话,想给郑平打过去,跟他算算这笔帐。其实算账是假,尚冰主要考虑到,郑平天天办理案件,肯定有不少好的法制宣传的新闻线索,没准会对自己有大的帮助。刚拿起电话,尚冰又放下了。这个时候和他联络,别让他错以为自己就想从他那里搞点什么内部情报呢,好像有点利用他似的,那可不好。新闻线索哪里都有,为什么非要从他那里寻找呢?恐怕只有尚冰自己心里最清楚了:算账是假,找新闻线索其实也是假的,自己快拗不过相思之苦了,才是最真的呀!
…
《刑庭法官》第七章(2)
…
正当尚冰为新闻线索感到为难的时候,报社领导也要对法制报道进行改革了。总编给她压了一副更重的担子:报社经过研究,准备扩大法制宣传的声势,除保留每天一个版的法制报道外,再创办一份“法制周刊”,每周一期,四个版,主要做些法制方面的深度报道,为建设法制社会和和谐社会造造势,这既是报社的意思,也是市委宣传部的意思。报社领导研究决定,由尚冰牵头负责筹备这个周刊,筹备期为两个月。总编找尚冰谈话时,还特地提到了郑平,建议尚冰再去采访一下郑平,说那个年轻法官肯定能给她出出主意,法官是工作在审判第一线的法律实践者,对搞好法制宣传肯定也有不少好的想法。上次尚冰采访他后写的那篇报道就很有见地,总编印象很深。
尚冰心想,这个时候,她不可能去征求郑平的意见的。以后吧,以后肯定有的是机会,尚冰相信,郑平迟早会给她打电话的,她有这个感觉,从他们俩四目相对的那一刻起就有这种感觉,现在只不过彼此都绷着劲呢,哼,看谁绷得过谁?较劲归较劲,尚冰心里也明白,创办一份周刊,没有有识之士的帮助,就凭着她刚刚做政法报道的那点可怜的经验,要想办出特色办出影响,也几乎是不大现实不大可能的。同时,尚冰清楚,这个周刊能否先声夺人,在读者中间产生积极的反响,直接关系到她在报社甚至在整个城市新闻圈里的前途和地位,做好了,也许下一步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竞聘为版面主编;做不好,她就只好老老实实地还做她的小记者。所以,一直争强好胜的尚冰暗暗下定决心,这一仗一定要打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决心好下,但要真正付诸实践,把周刊做出特色和影响来谈何容易啊!拿什么样的东西往版面上摆呢?得有足以吸引人们眼球的报料呀!光凭每天看到的公检法系统通报的那些大众材料是远远不行的,那些大路货哪家报社都能搞到,想做出新意和深度来也不是太容易。要想夺人耳目,必须有独家新闻。可是,做独家新闻的素材到哪里去找呢?
尚冰正坐在办公桌前苦思冥想,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把她吓了一跳,她急忙接过来听,原来是谈志刚。尚冰立即有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怎么就把他给忘了呢?谈大哥的脑袋里可是装了不少的花花点子啊!办《法制周刊》,也许他能提供一些好主意呢。但直觉告诉尚冰,谈志刚现在找她,肯定是问她和那个年轻法官的情况的。热心的谈大哥对他们两个人个人的事情,真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啊,好像他们两个是他的亲弟弟亲妹妹。
果然不出尚冰所料,她拿起电话刚“喂”了一声,谈志刚的大嗓门在电话那边就喊起来了:“你们两个是怎么回事啊?这么多天了怎么还没有联系呀?就不怕被别人先下了手?都这么大的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