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但判缓刑不好之处在于,缓刑期间的日子不好过,得时时绷紧那根弦,不如押几判几来得痛快来得彻底。

《刑庭法官》第十三章(3)

检察长说的这些,和许律师说的意思都是一样的。看来,法律条条框框在哪里?可以钻的空子在哪里?做法律工作的人心里都是一样的清楚。

和检察长分手的时候,侯标的心情特别不好,不知道因为什么,好像不全是为了两个外甥的事情。检察长的那些话,是推心置腹地跟他讲的,但他没有丝毫的感激。以至于分手的时候,他连句“谢谢”也没有说,直到检察长走远了侯标才回过神来,觉得自己太不应该,给人家检察长留下的印象好像是听说他帮不了忙了,就态度不好起来,也太小气和势利了些吧。

这个念头在侯标心里只是一闪而过,就消失了,一个更为急迫的念头又占据了他的脑海,那就是,得想法尽快与胡家辉联系一下见个面了。既然许律师和检察长都把解决问题的箭头指向了法院,那他也只好把箭头指向胡家辉了,这已经是别无选择了。对于一个溺水的人来说,每一块飘过的木板都是他的生命。现在,胡家辉成了侯标惟一的木板了。

好多日子没有和胡家辉联络过了,侯标真不知道拿起电话来该先说些什么。

自从自己说要帮胡家辉往上再走走的事情黄了以后,侯标就一直不大好意思给他打电话了。他也明白胡家辉是不会怪他的,但自己就是磨不开这个脸面,当时可是信誓旦旦地拍了胸脯的呀。刚开始几天是不好意思,时间一长,就更觉得有些生疏,不知道话该从哪里说起了。

不好说也得要说的。侯标想,再过不到两个月就是春节了,要想让两个孩子顺利地回家陪妈妈过节,现在除了胡家辉能够帮上忙,找其他人已经无济于事了。两个外甥的案子无论如何都要经过区法院,作为区法院的刑事审判庭庭长,只要胡家辉愿意帮忙,应该能帮上忙的。这个时候,找谁都不如找胡家辉来得直接和管用。侯标心里清楚,要想为两个外甥争取到所谓的最好的结果,现在也只有胡家辉能做到了。

想是这么想,但是专门为了两个外甥的事情约见胡家辉,侯标还是进行了相当艰苦的思想斗争的。从东北农村来到这个城市,当再次遇见胡家辉时,侯标曾经给自己定过一个原则,绝对不能因为个人的私事而让胡家辉做为难的事情,他要把胡家辉当作一个朋友,不要让他感觉出自己对他而言是个累赘或负担。所以,在事情的开始阶段,侯标一直不愿意把外甥的事情跟胡家辉说,他想在公安或检察院这边就把事情办妥。可是,一旦碰上了法律,好多情况都不是他一个公司老板所能左右得了的了。人家给他讲得很明白,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不是要花多少钱的事情了,也不是哪个人想结案就能结案的了,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一步步地走下去了。走投无路,他只好违背当初定下的原则了,准备求胡家辉为他循一次私情枉一次法了。

事情往往这么凑巧,侯标在这边正为怎样给胡家辉打电话而犯愁的时候,胡家辉那边也在为怎么给他打电话而犹豫不决。

胡家辉找侯标要说的,是关于郑平的住房问题。

说实话,自从侯标发了财当了老总,胡家辉还从来没有请他办过事帮过忙,也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帮忙。到刘大建那里去跑官,纯粹是侯标心血来潮主动请缨的,他自己也曾制止了他,只是制止得不够坚决和彻底而已。虽然事情最后的结果是那个样子,但他不但不怪侯标,反而觉得是自己对不起侯标,一个劲地在心底责怪自己:都是因为自己的事情,让侯标和人大的生意也黄了。当初要是把自己和刘大建的那段恩怨跟侯标明说了,坚决不让他到刘大建那里提什么自己提拔的事情,恐怕就不会是这么个结果了。但事已至此,胡家辉更无法再提起当初的事情了。所以,后来也不大好意思再和侯标说些什么。就这样,两个人都是这样的想法,互相之间的联络就中断了。但是,尽管他们好久没有联络了,但彼此还是把对方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一直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一个角落。

现在,胡家辉为了部属郑平住房的问题,不得不张口求侯标再帮一次忙了。从内心讲,他不愿给侯标找麻烦,他知道侯标从东北乡下来到这个大都市打拼,确实也很不容易的,自己帮不上他的忙,反过来还要找他的麻烦,胡家辉觉得有点不合适,有点磨不开面子张不开口。但郑平住房的问题这么紧迫,作为他的领导,他不能不管。而关于房子的事情,找侯标最合适不过了,那个经济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