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部分 (第2/4页)

中最英勇的战士,去到东边跟魔王作战,对主部已经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便无须再跟敌人拼死作战了。

当然,这两个高地牧民的话,都很零散,但赵石还是敏锐的察觉出了其中有用的东西。

这些象雄部北边的部落,之所以陆续逃离,恐怕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一个,他们跟象雄主部的关系并不算密切,不愿让自己的部落在跟敌人交战时受到重创,浅白些说,便是有了自保之心。

二来,部落首领们听闻了这支低地人马的所作所为,害怕了,他们不敢想象在战败之后,自己会得到什么样的下场,于是,索性带着部落远远逃开,反正,西边还有着广阔的空间供他们躲避敌人的追踪。

一群愚蠢的贵族……赵石想,这也是来到吐蕃高地上给他最深刻的感受,吐蕃人表现出来的软弱和无能,其实皆都聚集在他们的上层建筑上面,僧侣和腐朽的贵族。

两者相互依存,却都寄生在高地普通百姓和奴隶身上,吸收着丰富的营养,却变得越来越一无是处。

这么一想,让赵石豁然开朗。

既然吐蕃这里有这样一群奇异的家伙存在,到是可以试试另外的法子了。

于是,赵石率兵回到藏布江畔,这个时候,对岸已经出现了高地人骑兵的影子,他们逡巡来去,观察着这支大军,甚至于做出种种的挑衅,但隔着一条大江,让他们的喧哗和谩骂看上去更像是虚张声势罢了。

如今,吐蕃高地已经进入了雨季,草木渐渐变得丰茂起来,夏天已经悄然降临在吐蕃高原之上。

赵石知道,应该尽快结束这一切,高原上的夏天和秋天都分外短暂,当然,山南这里也许要长一些,但在八月之前,定然要回军北去,在这之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战事不宜拖的太长,他也无法在吐蕃高原上呆的太久。

这场闲棋下的已经太久了,耗费了他不少功夫,也不知中原战事进行到了什么地步。

但话说回来了,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他必须在这里等上一段日子,吐蕃之事,也需要一个结果才成,他做事从来不会半途而废。(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膨胀

在藏布江边一呆数日,这一天,赵石终于等来了要等的人。

一个象雄寺的和尚,带着两个使者来到了他的面前……

这两个使者并非来自象雄南岸的部落,而是来自北方的一个小部落,他们被僧人劝服,带着礼物来到这里,探问低地人到底怎样才会休兵罢战,还他们一个清净。

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很可能便会用只言片语来得到手。

这样的事情,赵石已经不算是头一次了,在北方草原上,曾经有过施展,现在,因为战事受挫,只能重施故技。

温和的手段,也许比最锋利的刀枪还要有用,这样的道理,赵石已经渐渐开始明白。

象雄寺的僧人,无疑是最好的劝降使者,他们也很愿意这样做,来减少高地人的死伤,佛徒们的良善,成为了赵石的工具,也为象雄部落,这个吐蕃千年大部敲响了丧钟。

虽然派来使者的部落只是一个小部落,但象征意义十足。

赵石款待了这两个诚惶诚恐的使者,其实看他们的穿着和言谈举止,便知道,他们都有着贵族的身份,也许就是小部落的首领。

在赵石渐渐清晰的认知中,吐蕃高地上的贵族,缺乏胆量和才能,也许,他们来到这里,是被别人所逼迫,或者说,真的是为僧人的言辞所鼓动。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毕竟来到了他的面前。并表现出了足够的顺服。

在连番的恭维声中。赵石直接提出了条件。一开头,他便将这场进攻象雄部落的战争定义成了复仇之战。

低地人从来没有对象雄部落表现出敌意,并未抢掠他们的部落,杀死他们的部民,抢夺他们的奴隶和牲畜,但象雄部落却派兵帮助那些低地人的敌人,率先对低地人发起了进攻……

他带领大军来到这里,便是为了惩罚象雄部落……

当然。这些冠冕堂皇的言辞,也并非是向两个使者宣示什么,赵石知道,这番话将由这两个人,传到很多人的耳朵里,至于效果如何,还要看事情怎么发展。

先是出兵的借口,接着便是真正的条件了。

他要求这个小部落,派出一百个战士,随他征战。这个是至关重要,也是不容商量的条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