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页)

王汉停留的地方,就是后世的汉沽区,王汉站在海岸上,思绪万千,眼泪夺框而出。

在某一年,王汉与爱人李吟闲一起来到汉沽区玩,登上了一架观光用的航母,想起自己的爱人,怕就算是成就人皇,也回不去了。

天津卫是王汉最熟悉的城市,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家乡温市,王汉在后世在天津卫读书工作了十余年之久。

王汉拿出一张大布,铺在海岸上,手一抓,海里海鲜飞过来无数,居然在海岸上烧烤了起来。

第四十五节 天津卫

更新时间2011…2…24 12:28:16 字数:1821

王汉并不会傻到说跟他们谈论自己是后世之人,只是说曾经在天津卫入世修行生活过。

说起天津的历史,王汉的头头道来,王汉以前与姐夫与叔叔住的地方,就是天津卫的发源地,那个叫金刚桥三岔河口的地方,在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南宋金国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在今天**附近已形成街道。是为天津最早的名称。

明建文二年(1400年),镇守北京的藩王朱棣为了同他的侄子明惠帝争夺皇位,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后来朱棣作了永乐皇帝,为了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历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卫是军事建制,而不属于地方行政区划。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年间天津卫升为天津洲,后又升为天津府,下属设天津县、静海县、青县、南皮县、盐山县、庆云县、沧州。

这便是天津的历史,从发源到现在成直辖市,天津的历史经历了一千余年,所以有这等浑厚的历史底蕴,后世的王汉才把天津当成第二故乡。

转天,王汉带着同样不熟路的壬金与葵水,去了当时颇为热闹的天**。

天**俗称〃娘娘宫〃,在天津旧城区东门外、三岔河口西岸、现在的古文化街上。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天津天**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天**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热闹非常。

天**前的宫南、宫北大街上人来人往,人头攒动。这里有四邻八乡的商农、居民来此祭祀烧香,也有运粮运货路经此地,总之一片繁华。

今天是个大好天气,王汉一行人换上褂子,行走在天**门前的街道上,葵水带着面罩,但是也难掩他娇媚的气质和身材,有不少天津的登徒浪子想上前搭讪,但是都被壬金那一米九的身材给吓住了。

葵水修行百年,也难以逃脱女人的最爱——逛街,王汉也在旁边淘起了古玩。

后世的王汉,对于古玩也兴趣很深,每一件古玩都是一个故事,一个历史片段,这天津卫的某些古玩行里,不乏一些明朝的艺术品遗物,王汉倒也看的不亦乐乎,看到喜欢的,也不管打眼不打眼,捡漏不捡漏,店家开价多少王汉就给多少。

王汉等人逛到一家古玉店里,几人互相看了一眼,笑了笑,要知道玉是修行者也是必备的材料,玉是汇聚灵气之物,能很好的储存灵气,练制法宝,刻制玉简,布下阵法,都离不开好玉。

不过显然这家貌似装修很豪华的店面,没有几件真正的好玉,一行人碰到好玉,就不管价钱买了下来。

修行者的修炼也是靠经济实力去堆积的,就像五行门这类小门派,世俗间的实力也是颇为乐观的,他们为自己的门派敛财,然后门派内赏赐丹药之类或粗浅内功的东西,让他们长命百岁,益寿延年。

店家看到一行人出手如此大方,立刻迎入内堂,上好茶伺候。

“各位贵客,看你们不是本地口音,你们从嘛地界来啊。”这位自称姓孙的店主,显得很热情,看了一眼葵水后,居然可以有极大的定力从中拔出来,可见这是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