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2/4页)

生生物,可以将卵集中产在宿主特定部位,然后吸食其他部分生长,这有一点兔子不吃窝边草的特点。待到最后一批幼虫变为了成虫后,便由这一批成虫吸食掉寄生部位的营养。”

我对二人道:“咱们得快离开,尸体燃烧的气味会引来大批尸螨!”

耗子忙道:“等我一下!”随即往考古队那边跑了几步大喊道:“吕小茜——,你们快离开这儿,这儿待会儿会有大量尸螨!快离开!”

那帮似乎也听说过尸螨,听耗子一喊,一个人急忙跑了过来,看了一下确实是真的,忙让其他人放下手中的活,准备离开!没办法,一行人又走在了一起,不过我们仨人刻意的与他们保持着一定距离,只要正常说话对方不会听到。

离开了这片塌方地带,我本以为前方植被要多一些,岂知还是这副熊样,只是地面上没有了那些歪七斜八的棺材,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些纵横交错的陇起的脉络,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耗子走了过去用工兵铲捣了捣叫道:“娘的,什么玩意儿啊?这么硬!”

我用金钢伞前端使劲往里插了插,竟然插不进去,只是掉下来一些结了块儿的东西,我拣起来看了看,外面一层用手使劲一搓,便会掉下一些沙土般的灰尘,里面却是灰色的十分坚硬,极像水泥!

文静跟我要回金钢伞,用尖端的矛尖在一个圆形的陇起的顶部刮试着,耗子也在一边帮衬,突然我听到文静“咦!”了一声,耗子紧接着叫了起来:“我靠!钢,钢筋,老齐,快过来,你看这里有钢筋!”

我急忙跑了过去,发现在这不到两方米的圆堆顶部竟然有十多个手指粗的锈色圆点,有矛尖往下磨掉近三厘米后,原来锈色的圆点已经开始发亮,就如刚剪断的钢筋头部,新的发亮一样。

我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即无法理解更不敢相信。文静摸着亮点喃喃道:“不可能啊,怎么这里还会有现在的建筑?”

耗子刚才的叫声也引来了那帮考古的,那位曾经在栋梁上和我说话的壮汉,后来吕小茜跟我说过这人叫黄楔,队中的人因他长的高大都叫他大黄,跪在圆堆前用小刷子将上面的土全部清理掉,文静和耗子自动让开了。

二百年前的钢筋砼建筑

好名考古队的队长更是满腹狐疑,喊上两个人,用普探铲清空圆堆顶部周围的部分,吕小茜适时的进行拍照收集。

不一会儿工夫几个人便把圆堆的原型整理了出来,我暗自敬佩科班出身就是不一样,我仔细看了看发现这竟然是一个方形的水泥柱,边长约有一米半左右,柱内含有二十根钢筋,那队长登着小眼道:“不可能啊,怎么会——”

大黄打断他道:“队长,你看这根柱子的大小,这里应该有一个庞大的现代工程。你们看那边那几个圆堆应该都是这种水泥柱!”

文静摇了摇头道:“这些应该不是现代建筑!”

“什么?不是现代建筑,是古代的?”“就是现代建筑!”“你知道钢筋混泥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是十九世纪,连这都不知道!”

考古队那边一听文静说出此话,顿时一片嘲笑声,不过有三个人却皱紧了眉头,就是吕小茜、大黄和刚才被耗子奚落了一番的中等身材的汉子。

文静嘴角露出一丝不屑道:“钢筋混泥土的发明时间一般被认为是一八四八年,但真正标志钢筋砼的出现的事件是一八六八年,一个法国园丁,获得了包括钢筋砼(钢筋混泥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桥梁的钢筋混泥土护柱的专利。”

文静顿了顿看了那人一眼,刚才说话十分难听的那人是队中唯一一个戴眼镜的,个子不高,偏瘦,表面上显得文质彬彬的,听文静说了一通,那人登时十分难堪。

文静又接道:“我想,不应该只考虑钢筋混泥土的使用时间,还要考虑它的腐蚀时间,用于一般建筑上的保持期要在七十年左右,大型桥梁自少要在一百五十年以上,这还只是说的保质期,但若要腐蚀成这样,又岂是二百年、三百年能完成的?”

文静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只是想说明一点,这里的建筑的历史已经超过了钢筋砼的历史。

文静说的不无道理,大伙也都默默认可了,但如此一来,却产生了一个更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钢筋砼没有出现之前,这里怎么会有钢筋砼建筑?

耗子直接问道:“那,这儿的建筑为什么会在早于钢筋混泥土发明之前使用钢筋混泥土技术的呢?”

文静一脸不解和无奈道:“我也不知道,只能推测这儿的建筑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