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闪舜蠊婺5木�抡�*领。以当时日本东北兵力,只有区区2万人左右的兵力,是无法和拥有近40万军队东北军抗衡的。1931年918前夕,中日军事对比是,东三省的日军正规军只有第2师团的两个旅团和6个守备大队共1。04万人,在乡军人(退伍军人)1万人,警察3000人。共2。34万人。日本在31年夏季才开始在国内部队装备国产坦克和装甲车,关东军此时还没轮到;能迅速支援的日军只有驻朝鲜的2个师团,共3万人。而驻扎在东三省的东北军有20多万,平津一带还有东北军11万主力部队,可以迅速回师关外。日本国内本没有全面对华作战的准备,日本在9。18时期根本没有做好大战准备,驻朝鲜的日本军甚至怕关东军会完蛋,急电国内要求“不能不救关东军!”(日本祢津正志著《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可以看出日本占领东北一是军方激进分子强行拖入的,二是张*学*良不抵抗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正是由于918事*变,使日本关东军的势力迅速膨胀,极盛时,关东军兵力多达70余万。

附:东北军在9·18事变发生时所辖兵力之简要资料

东北易帜后,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1930年9月,张学良支援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以其9个精锐旅共10万人编成两军,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入关。中原大战结束后,入关的9个旅及配属(骑兵3个旅及炮兵、工兵等)分驻在平津一带。1931年7月,为讨伐石友三的反蒋反张战争,又将东北的步兵3个旅、炮兵2个团共8万人调进关内。再加上驻山海关的何柱国旅,这时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留驻东北的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装备都较关内部队差。由于东北军政当局历来是**反苏的,特别是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后,在兵力部署上主要是用来对付苏联。“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40万人(保守估计)。

具体驻地是:

辽宁驻军:

独立第7旅王以哲部,驻沈阳;

独立第12旅张廷枢部,驻锦县;

独立第20旅常经武部,驻郑家屯;

骑兵第3旅张树森部,驻通辽;

省防一旅于芷山部,驻山城镇;

省防二旅张海鹏部,驻洮南;

公安总队(由原第20师改编)黄显声部,驻沈阳;

辎重教导队牛元峰部,驻沟帮子;

东北空军、海军及宪兵司令部,均驻沈阳;

吉林驻军:

独立第21旅赵芷香(后张治邦接任)部,驻宁安;

独立第22旅苏德臣部,驻双城;

独立第23旅李桂林部,驻长春;

独立第24旅李杜部,驻依兰;

独立第25旅张作舟部,驻吉林;

独立第26旅邢占清部,驻哈尔滨;

独立第28旅丁超部,驻哈尔滨;

骑兵第4旅常尧臣部,驻农安;

省防第1旅孙鹤喜部,驻方正;

省防第2旅王绍南部,驻蛟河;

炮兵第10团穆纯昌部,驻长春;

边防军公署卫队团冯占海部,驻吉林;

哈尔滨特区公安大队王之佑部,驻吉林;

山林警备队赵维祥部,驻延寿;

黑龙江驻军:

省防步兵第1旅张殿九部,驻扎兰屯;

省防步兵第2旅苏炳文部,驻海拉尔;

省防骑兵第1旅王南屏部,驻绥化;

省防骑兵第2旅吴松林部,驻克山、拜泉;

独立骑兵第2旅程志远部,驻满洲里;

独立炮兵第9团朴炳珊部,驻泰安镇;

边防军公署卫队团徐宝珍部,驻齐齐哈尔;

兴安屯垦军苑崇谷部,驻索伦;保安大队窦联芳部,驻齐齐哈尔。

陆军方面

经过张学良的精兵简政,东北军还有40万左右的主力,但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装备方面无法统计(因为东北兵工厂生产力太高了,在东亚都可以排的上号的,每天的产量就可以武装一个营),步枪型号为六五、七九,迫击炮是16年式。关于东北军当时的坦克数量不祥,有记载的是张蒋大战时张作霖曾派出1队坦克,数量应该很有限,在加上张氏父子对大炮情有独钟,坦克在日本接收东北兵工厂以前好像还不能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