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 (第2/4页)

接着讲他的往事。

就在同一个工地上早些时候,一位三十多岁的钢筋工在作业的时候,由于安全带没有系好,突然脱开导致身体高空坠落。当即被下面一根立筋贯穿腹部,扎了个透心凉,连肠子都流出来了。当时陆猴儿和很多工友都亲眼见证了这惨痛的一幕。

人被救护车送到医院,但由于失血过多,最后没能抢救过来。几天后他的老婆女儿闻讯赶来,那哭天抹泪的情形至今想起来还令人心悸不已。

晴晴听到这里,脸色发白,感觉想要呕吐。于是赶紧走开,到另一边呼吸海风去了。

这显然是个沉重的话题,余下众人感同身受,都是一阵唏嘘,江逸晨拍了拍陆猴儿的肩膀,以示安慰,确实干哪个行当都不容易啊。

陆猴儿在老家养伤期间,思前想后,觉得工地挣钱虽然多,但这心里头实在犯虚,不想再干了。打算过年后去粼江找个保安、饭馆服务员之类的工作,虽然收入低一些,但毕竟踏实啊。

后来同村的石锁儿找上门,拉他入伙,二人一拍即合,这回就跟着一起过来了。

江逸晨点了点头,又鼓励他上岛后好好干,将来有前程的。

消停了一会儿,大伙儿把话题岔开,开始聊起别的。

喜子走到护栏边上,取出手机打电话,听上去貌似是找老窦的。

待他转回来,石锁儿连忙问道:

“还没走吧?”

“关你啥事儿啊?”喜子斜睨了他一眼。

“怎么不关我事,是你心里头犯虚吧?”石锁儿反驳。

“笑话,就你这档次的还能让俺犯虚?自个儿照照镜子去。”

“行了,行了,瞎吵吵个啥?要我说啊,你俩都没戏,人家好歹也是粼江城市户口,别做梦了。”来顺儿讥讽道。

“粼江户口很牛吗?俺早就打听过了,现在的政策,买房就可以申请落户,俺打算再攒上一年的钱,明年就能去按揭一套大两居。到时候俺就是城里人了。”喜子信心十足地说。

三位岛民的收入本就不低,平时也没有什么花销,而且在江岛主的严格管制下,也不敢进城去胡整八整。所以日积月累,基本上每人都攒下了一笔数额可观的存款,按揭买房并非是不可实现的目标。

于是,话题便立刻转为粼江楼市大讨论,连陆猴儿对此都大感兴趣,加入进来,一时间气氛变得十分热烈。

江逸晨见状,微微笑了笑。年轻人将购房入户做为努力目标,这显然是正路,值得鼓励。

不过此时他并不便多说什么,于是转身离开人群,找晴晴聊天去了。

午后,船抵达粼江港。

两辆汽车先后下船,直接驶向龙湾村。

金昌俱乐部码头外停车场,大伙儿分道扬镳。江逸晨与晴晴回城里,其他人员返回云沙岛。

江逸晨叮嘱来顺儿,多关照一下陆猴儿,让他先适应适应岛上的工作生活环境,不要马上压太重的担子,省得出现水土不服之类的状况。

来顺儿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分寸。(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百九十七章 春节过后的几件杂事

江逸晨与晴晴回到粼江,已经是二月上旬了。√∟,。。

鼎香园经过春节歇业后又重新开张,不过此时正处于一年中难得的相对清闲阶段,大厅内就餐的顾客显得很从容,全然不见平日里四处熙熙攘攘的情形。

口福多这一块,以经理张凤兰为首的管理班子经过努力,已顺利完成了食品加工厂的前期准备工作。

生产线设备及工艺流程,经过技术骨干们的攻关和多次调试,终于成功制作出了与目前秀水巷两处作坊品质相当的口福多千层饼,而且规格形状标准稳定,整齐划一,最重要的是生产效率大为提高,跟以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流水线已经在开始进行小规模试生产,张凤兰打算待时机成熟,将以食品加工厂做为主力,逐步取代秀水巷作坊。

当前的口福多千层饼日产量为五千张,经初步估算,一旦食品厂开足马力,生产能力可以轻松提升到三倍有余。

不过由于原料受限,完全无法满足加工厂的“胃口”,只能暂且控制在低负荷的生产状态之下,等待云沙岛种植业进一步的发展。

云沙岛那边传来消息,来顺儿按照指示,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调料作物扩大种植的准备工作。

陆猴儿上岛后,很快便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并未出现任何水土不服的状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