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 (第3/4页)

给优惠的。”吴大娘一边给客人结账一边解释道。

原来如此,美食的威力确实够强大啊。江逸晨暗暗感叹。

“那注意每天关门的时候给人家收拾好,尤其是地面的垃圾,可别让人家说三道四的。”他继续提醒道。

“这个我当然懂,对了,小江,你来拿钱的吧,稍等一会儿啊。先生,这是找您的钱,慢走啊。哎,来了来了。”吴大娘给客人结完帐,又马不停蹄地走向另一桌招手的顾客。

“没事儿,我不着急。你先忙吧。关门以后再说。”江逸晨应了一声。他今天已经提前给吴大娘打了电话,要从店里预支三千块钱。

他拎着编织袋走进店里,一身白sè工作服的苏晓佳正守在两口大汤锅后面,不时地将各种串串取出放入,然后将白sè的点菜单插到旁边的铁签上,动作利索,有条不紊。

穿在铁签上的单子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大摞,看来生意兴旺如常。

见到江逸晨来了,苏晓佳无暇分神,只是冲他微微一笑,然后低头继续忙活。

江逸晨也不打扰她,点点头,继续往里走。

“江总,你好。”同样身穿白sè工作服的张凤兰端着盘子,匆忙间向他问了声好。

江总?第一次有人这么称呼他,听上去怪怪的,但感觉倒还蛮不错。

看来这种虚衔也挺有诱惑力,让人受用。不过如今的什么老总、董事长满大街都是,早就泛滥不值钱了。江逸晨不禁自嘲地笑了笑。

他上到二楼,掏出钥匙,打开楼梯边上小库房的门走进去。

在店铺里,这间小库房属于重地,里面存放特种调料和其他一些相对贵重的物品,只有他和吴大娘有钥匙。

江逸晨把编织袋放到台子上,从里面取出各种调料,分门别类称了重量,登记在账本上,然后各归各类,收入货柜中。

前些rì子,他已经与吴大娘交代清楚,让她妥善保管好这些物品,调料是专供麻辣烫店限量使用,不得外流,否则后果严重。

当前是开业初期,人员配置尚不完善,核心工作都是由吴大娘一人把持。但这只是个过渡时期,店铺虽小,好歹也是一个经营单位,晚些时候必须完善配套,财务、库管、后勤采购,都得分工负责。

晚上七点半钟,店铺打烊。苏晓佳和张凤兰接着收拾桌椅、准备晚餐。

趁这功夫,江逸晨与吴大娘交接清点了一下新进调料,这次由于要出门,所以各种调料准备的量都大了一些,以保证不会断货。

第五十九章 岛屿初步开发的新思路

江逸晨看着网页上关于海水、土质污染的报道,不觉连连摇头,这种事情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已经由来已久,到现在几乎是个无解的问题。至于造成的食品安全危机,大部分人的生活中都无可避免,又不是全能鉴定专家,所以基本上采取鸵鸟策略,眼不见为净。

继续往下看,这时,边角处的一篇小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文章中说,澄海边某地有个渔村,距离渔村两海里的海面上有几座小型岛屿,由于这些年来近海渔业资源rì渐枯竭,当地渔民便改弦更张,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登上小岛在上面放牛放羊放鸡鸭,有的还利用岛上的滩涂进行鲍鱼、海参养殖。

岛屿环境优于大陆,岛上泉水水质也不错,牛羊鸡鸭都是放养,以吃天然植物和虫子、螺蛳之类为主,不喂饲料和激素。

结果一段时间,在岛上长大的家禽、牲畜被宰杀后送进厨房,烹制成菜品摆上餐桌,人们品尝之后才发现,这些牲畜的肉质鲜美,滋味口感足,与陆地上的同类要强得多。鲍鱼、海参等水产品更是如此,究其原因,也主要是因为岛屿周边的海水相对大陆边上的要干净。

于是,相关的海岛养殖产品,在附近市场上受到欢迎,渐渐闯出了名头,凡是打上那个渔村标签的肉制品,价格飙升到了同类产品的三倍以上,即便如此,仍然供不应求。成为渔村的致富路。

到了近期,甚至还有不法商贩开始用普通的肉制品挂上渔村标签,以次充好,谋求暴利。遭到相关人士的揭露和抨击。

但是,文章作者最后以专家的身份提醒大家注意,海岛和陆地一样,都属于国家所有,任何集体和个人,上岛进行经营活动,都需要上报有关部门批准,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江逸晨看到这里,双手枕头靠在椅背上,心中不由浮想联翩。

以前瞧过海岛承包的相关报道,各种手续完备之后,上岛建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